赤壁脚盆鼓,一种民间乐器,位列我市第一批被批准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之中。赤壁人游哲茂,一个注定与赤壁脚盆鼓结缘一生的老者。
据《三国志》引《吴录》载:因曹军南下,赤壁一带“山薮宿恶,皆化为善,义出作兵”,这些山民扎竹排,蒙盆鼓,参加周瑜破曹之大战。游哲茂说,赤壁脚盆鼓其实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远古的商、周时代,先民们击木、击盆、击鼓而歌,形成了脚盆鼓的雏形。
赤壁大战之后,脚盆鼓就成为了赤壁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白喜事和节庆的时候,总能听到脚盆鼓的声音,这一风俗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达到最盛,并发展出“栽田鼓”、“挖地鼓”、“节庆鼓”、“坐丧鼓”等分支鼓种。就这样,经过千年演变,脚盆鼓使用场合越来越广泛,民间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礼仪习俗、文化娱乐……处处可见脚盆鼓的影子。据游哲茂老人介绍,他第一次接触脚盆鼓就是10岁那年。那时,每到新年之时,村里10岁左右的孩子便会被组织起来玩“草把灯”游戏,“草把灯”是脚盆鼓的形式之一,也是传统60多种曲牌鼓点之一。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