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7专题 >> 2018咸宁两会特别报道 >> 两会聚焦 >> 正文

【2018咸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18-01-09 00:26

  2017年,咸宁怎么看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步之年,也是咸宁深化改革、主动作为、跨越赶超的重要一年。

  这一年,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新定位新目标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坚定不移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崛起”战略,砥砺奋进,求真务实,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三抓一优”夯实发展基础

  【报告摘要】 全面落实市委“三抓一优”决策部署,开展“一季一拉练、一季一排名、一季一开工、一季一签约”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报告解读】 我市面对经济总量不大、市场主体不多、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不强等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发展难题,及时出台招商引资“17条”,引领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发展抓投资、围绕投资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优环境。全年落地PPP项目14个,总投资195.8亿元。建立覆盖市县两级的项目储备库和建设库,完成投资总额分别达到3780亿元、1633亿元。

  2017年,全市新签约项目890个,协议投资总额2421.6亿元,到位资金1057亿元。

  “三篇文章”推动产业升级

  【报告摘要】 全力落实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三篇文章”。

  【报告解读】 我市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助推工业升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6家,总数达到 192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6%。积极推进“一工程三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9家,总数达到880家。智能机电产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达到11个。

  我市坚持以打造“名、特、优”产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895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5:1。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770万亩,“赤壁青砖茶”、“通山枇杷”入选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建成6家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三品一标”达到425个。建成“一镇一业”专业镇11个,赤壁赵李桥镇、通山大畈镇、崇阳铜钟乡入选全省首批农村三产融合示范乡镇。

  我市坚持以全域旅游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文化消费不断扩大,书报杂志、体育娱乐类增长超过20%。出台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江南里医养小镇等项目快速推进。实施商贸企业壮大工程,新增限上企业35 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31亿元,增长31%。贺胜金融小镇入驻基金公司158家,管理资金过300亿元。

  改革开放增强创新活力

  【报告摘要】 坚持改革创新开放融合推进,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报告解读】 我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万吨,关停烟花爆竹企业5家,商品房去库存消化周期7.7个月,降低企业成本9.35亿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政府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分别精简到15项、10项;市直部门“大科室”制改革基本完成,农业领域“四集中”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监察体制、城管执法体制、乡镇财政体制、市区教育体制、社会保险制度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为加快实现动能转换,我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成创新孵化平台1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家;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引进国家“千人计划”2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63名,与北京院士专家开展合作;实施金融领先战略,推动金融产品无缝对接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5%、17.6%,贷存比61%。

  我市深度推进“走出去和引进来”系列活动,实现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5.5%,23家企业实现出口零的突破;积极参加第三届楚商大会、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和鄂港澳经贸洽谈等活动,全力承办全国台企联片长联席会,与澳大利亚伊普斯维奇市、马来西亚诗巫市和纳闽市签订友城合作协议,推动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生态保护提升环境质量

  【报告摘要】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保护好咸宁的绿水青山。

  【报告解读】 我市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使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中有升,PM10平均浓度值下降16.9%。纳入省考跨界断面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我市通过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实现87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销号,56件中央环保督察组信访交办件按时办结,38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达到序时进度要求,现有黄标车全部淘汰。

  我市通过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行动,清理整治沿江化工企业51家,取缔关停长江干线非法码头37个,关停关闭非煤矿山109家,关闭规模养殖场72家,拆除湖库围栏围网18.7万亩。

  我市扎实推进美丽咸宁建设,完成造林52.2万亩,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24个和生态村250个;成功加入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标准联盟,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全面建立河湖库长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整治环境卫生,逐步规范了农村建房。

  城乡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报告摘要】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报告解读】 2017年,我市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4.6亿元,嘉鱼长江大桥、武深高速嘉鱼北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幕阜山旅游公路基本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620.2公里,整治交通安全隐患800处,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602公里。

  推进市县城区内涵发展。编制完成《咸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构建了“一城十区二十景”发展新空间。市城区中心花坛改造全面完成,永安阁景区初具雏形,淦河大桥建成通车。城市防洪排涝整治、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等工程加快推进。县级城区质量不断提升,功能不断完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 4%。

  全市镇村建设步伐加快。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成效明显。获批国家重点镇11个,省级重点镇7个。嘉鱼官桥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咸安贺胜桥镇入选全省特色小镇,通山板桥村入选全国文明村。实施“两治两改一建”专项行动,新建村邮站200个,行政村全部通光纤。

  民生改善促进社会稳定

  【报告摘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报告解读】 我市强力推进精准脱贫,率先在全省实行市级统筹购买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是全省唯一实现“医保一票制”即时结算的地区。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98.8%,低保、五保户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共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9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3.7万人次。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2605套,棚户区改造开工11219套。

  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38所,获批全国首批现代教育装备技术综合改革实验区。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核审查,荣获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城市。

  我市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咸马”关注度再创新高。举办首届戏曲文化节,成功创建“全民悦读咸宁朗读示范基地”“湖北楹联文化城市”,被命名为“中国古瑶文化之乡”。

  我市稳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推进“一感两度”提升工程,嘉鱼县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持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率

  【报告摘要】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支部主题党日”“走村巷·连民心”活动,深入推进政府系统作风建设。

  【报告解读】 我市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法治政府建设顺利推进,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我市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按期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7件,政协委员提案124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8%。

  

  2018年,咸宁怎么干

  【核心提示】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咸宁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崛起”战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全力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建优建美香城泉都,开启新时代咸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摘要】 发展是咸宁最紧迫的任务。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进一步夯实发展底盘,使发展成为咸宁最强的声音、最美的乐章!

  【报告解读】 我市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通过强化项目投资、突出招商引资、积极向上争资、激活民间投资、优化环境护资等,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加快促进外贸增长,力争全年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1000亿元。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摘要】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实体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必须竭尽全力抓产业,使产业成为咸宁的财富之本、人民的幸福之源!

  【报告解读】 我市将本着“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的原则,积极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五大千亿产业”发展。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要求,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为主体,以金融和物流为支撑,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基本要求,重点打造20个市级以上特色产业小镇。

  我市将围绕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园区、低碳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低碳环保服务业,催生一批绿色经济,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创新咸宁建设步伐

  【报告摘要】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将咸宁建设成为人才的聚集地、创新的试验田,让创新源泉不断涌流、人才活力不断迸发!

  【报告解读】 我市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人才高地。具体来说,即是实施“五个引才”工程,全力引进一批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实施 “百千万”人才工程、“科技智囊团”一线人才工程,开展“院士专家咸宁行”等活动,加强人才项目库建设,推进乡土人才建设,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我市将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努力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实现专利申请量突破2000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力争把光谷南科技城打造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晶津城和启迪之星打造成省级科技孵化器。

  同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重点打造“梦香城·咸宁市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建设市、县整体联动的青年创业孵化器平台。并通过发挥“咸商”等桥梁纽带作用,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举办第二届“南鄂杯”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吸引咸宁籍人士返乡创业,培育壮大创客群体。

  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报告摘要】 改革开放是咸宁最强大的动力,必须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开放的先导作用,以舍我其谁的气势,敢打拦路虎,勇啃硬骨头,向着改革目标奋勇前进!

  【报告解读】 按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我市将深入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违法违规项目清理、联合执法三项行动,推进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改善城市用地供给结构,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同时,通过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涉企收费,统筹推进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等,确保商品房去库存消化周期控制在10个月左右,确保降低企业成本10亿元以上。

  我市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及推进政务服务提升行动,推进“多规合一”,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推进市县乡三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等,确保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我市将在大力推动武咸一体化,建设北部空间,实现交通一体、产业对接、市场互融、服务共享的同时,积极抢抓长江岸线资源整合机遇,扩大与长江沿线城市合作范围,通过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俄“两江地区”合作项目,加强与韩国太白市和义王市、法国奥贝维利耶市等国际友城经济文化交流等,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报告摘要】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咸宁突出的矛盾。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推进区域协调共进、城乡融合发展,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报告解读】 我市将通过实施城市“双修”工程,高标准推进“一城十区二十景”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市功能提升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等,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品质;通过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抓好防洪抗旱、农田排灌、水毁修复等9大方面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双治”“厕所革命”“扫帚革命”,探索农村公共设施社会化建管模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不断促进乡村振兴。

  我市将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扎实做好咸宁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嘉鱼长江大桥、武深高速嘉鱼北段等建设步伐,推进赤壁长江大桥开工建设;以咸宁高新区为主战场,推进市区一体发展,做大做强市域经济。同时,加快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积极谋划“两湖”流域等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力争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建优建强绿色品牌,打造山清水秀美丽咸宁

  【报告摘要】 绿色是咸宁最靓丽的名片。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擦亮绿色品牌,建设美丽咸宁,使咸宁人民享受永久的绿色福利!

  【报告解读】 我市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通过深入开展“三非三水”整治工作,持续开展长江大保护十大行动,全面落实河湖库长制,突出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扎实开展化肥农药“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等,确保5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42个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全部建成投运,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在78%以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前列。

  我市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森林城镇和绿色示范乡村创建工作;一方面加快高标准农田、占补项目和生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建设,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积极实施幕阜山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国土绿化精准灭荒三年行动计划等,力争创建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4个省级森林城镇、50个绿色示范乡村。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报告摘要】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连着民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政府工作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报告解读】 我市将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脱贫总要求,突出产业就业扶贫,重点发展十大扶贫产业。努力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整合扶贫资金和项目,开展扶志、扶智活动,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加强对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等,确保67178人脱贫、48个贫困村出列、崇阳县和通山县“摘帽”。

  我市将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通过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落实降低企业社保费率政策,完善工资收入结构,提高低保保障标准,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健康促进和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数说2017

  2017年,我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项目投资气势上扬,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改革创新重点突破,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5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出口总额22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648亿元,增长14.5%;新开工项目360个,总投资188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2%;新增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6.1%、46.8%;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超过7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9%;脱贫7.2万人、贫困村出列64个、易地扶贫搬迁1.54万人。

  数说2018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出口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2018咸宁两会特别报道】“三抓一优”如何持续发力?
下一篇: 【2018咸宁两会特别报道】2017十件实事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