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咸宁建市20年】谈发展·话变化 亲历者说系列报道⑥
外地小吃
遍咸宁
讲述者:程利华(咸安怀德路沙县小吃店负责人)
以前物资匮乏,大家要么吃食堂大伙饭,要么回家自己做饭,“下馆子”并不是件平常事。早在80年代中期我就开始走南闯北经营小吃店了,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餐桌上的变化。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小时候能时不时吃上苹果的孩子,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好的。那时候,大部分家庭都只能过年期间吃得比较丰富。或者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才会多炒一点菜。记得父母拿着肉票去菜场选肉,专挑肥的,为的就是回家能再熬点儿猪油,用于平时改善伙食。
随着改革开放之风劲吹,我自己家的餐桌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桌,我的身材也渐渐发福。也是注意到了大家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觉得这里面有商机,我才开始做小吃店生意的。
沙县小吃是地道的闽南口味,咸宁市民对于这种外地风味还是挺喜欢的,而食物的新鲜、美味更能刺激食客的食欲。每天一大早,我就要开始将店里的食材一一准备好。此外,还要到超市采购一番。排骨、鱼、虾,还有各种蔬菜都要有一些。
我店里包的小馄饨,可以清汤煮食,也可以炸着吃,还可以配合酱蘸着吃。瓦罐汤的种类也有十来种……就算是最简单的菜式,也要做出花样。只要食材健康,味道好,就算吃的环境稍微简陋些,顾客们也不介意。只要有桌有凳,能坐下来,一样吃得酣畅淋漓。
早几年前,网络也不发达,一站式外卖服务还没有兴起,我自己又是厨师又是收银员,也根本无暇顾及送外卖,店里营业额也只能说是小有盈余。现在好了,虽然我只有一个小小的店面,但是能借助网络的东风,和外卖商家联合。不用自己到处跑,只要在店里把东西准备好,就可以送到咸安或者温泉整个城区不同的顾客手上,大家满意的话,还会借助微信等平台帮我宣传。我决定一直将小吃店经营下去。
好吃还是
农家菜
讲述者:黎元芝(咸安高桥镇白水畈村农户)
亮红红的辣椒挂在枝头,翠绿色的西葫芦躺在田地里,打了霜的菜薹端上了餐桌……这些都是我精心种植的宝贝,别看都是不起眼的农家菜,它们现在可是城区居民餐桌上的“新宠” 。
早些年,农家菜“不吃香”。为了显得有生活品质,家家户户都愿意做一些大鱼大肉的菜肴,特别是在乡村的节日宴席上,“没有荤腥不成席”,一定要有大盘猪肉、酱排骨之类的“硬菜”。那时候的我一闻到肉香味就馋,吃起肉来就没个够。
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家都讲究“健康、养生”。走亲访友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喜欢送烟送酒,反而一些绿色蔬菜、五谷杂粮、土鸡蛋很受人欢迎。记得2016年春节的时候,我外甥开着车从深圳回来,早早就让我给他准备好一筐土鸡蛋,放在车里带回去。我这才知道,土鸡蛋在深圳不仅价高而且不一定能买得到。
之前,我地里种的菜,除了自己家存着吃,剩余的无非挑到镇上菜市场卖点钱,再就是成了喂鸡鸭猪的饲料。本来种地就辛苦,够自己家生活就行了,我也没想着扩大规模。但是随着人们饮食健康理念的转变,去年,我多承包了几亩地,搞农家采摘种植。
很多城区居民小长假或者周末的时候,就会开着车来我这里。他们平常应酬多,基本上吃的都是些高油高脂的东西,在我这里,最吸引他们的就是“绿色、天然,健康”,大家吃的是蔬菜的鲜嫩和清爽,喝的是土猪肉汤中那自然的鲜甜,不用担心吃成“三高”。
年下,我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晒萝卜”。借助政策好的东风,我们白水畈的萝卜也叫响了,好多外地游客特意来这里尝鲜。特别是晒干后的白水畈萝卜片,再配上排骨煨汤,令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成为无数人忘不掉的农家味道。这几年,找我买萝卜干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网上订餐
花样多
讲述者:方芳(温泉茶花路社区居民)
我们80后、90后的“吃货”们很幸运,享受着网络时代的便利,不光是餐桌食物愈发丰富,我们的饮食方式也在随之改变。
和父母一辈喜欢自己动手做大餐不同,我对厨艺是一窍不通的,可是偏偏又爱吃。无奈父母管得紧,不准我随便瞎吃零食。一毛两毛的辣条或者泡泡糖,就成了我偶尔解馋的必买小玩意。小时候的我,如果手上拿着一个三块钱的“火炬”甜筒冰淇淋,那简直就是周围小伙伴眼里最神气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我8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第一次去中心花坛吃麦当劳,当时我啃得那叫一个香啊!那时就想,如果长大能天天吃麦当劳就好了。
现在如果真的天天吃麦当劳,那我可不乐意了。为啥?网上的订餐平台那么多,想吃啥都可以买到,简单的汉堡薯条又怎么能满足我的味蕾呢?大大小小的美食页面让我目不暇接,重庆麻辣烫、东北饺子、兰州拉面、日本寿司……每家商户的口碑评价如何,都会在电子屏幕上一览无余。指尖轻触手机屏幕,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佳肴就会送到我的手上,这种感觉是多么美妙!
有些外卖商家在追求色、香、味、营养、卫生的同时,还不断地进行创新,将文化与食品、饮食方式与饮食习惯相融合,产生了一些极具特色的实体餐饮体验,例如“泡面小食堂”,成了我们年轻人经常打卡光顾的地方。
不仅如此,网络平台还聚集了各国各地的美食,让我不出国门就可以品尝世界:澳大利亚的鲜牛奶、比利时的巧克力、日本的特色点心……这些都是我通过网络电商买到的。我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大大的零食罐,方便储存这些宝贝。
年轻人“下馆子”吃饭的现象少了,但是各种各样的外卖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吃”也不仅仅只是一项生理需求,而是深刻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一种文化。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