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专题 >> 咸宁市2019两会专题报道 >> 历届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2年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2-01-11 09:52

2012年1月5日在咸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 长 任振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三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放促发展,以改革求突破,全力推进鄂南经济强市建设,市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经济发展持续攀升。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罕见的自然灾害冲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弯道超越不松懈,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市域经济总体水平大幅提升。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连续跨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四个台阶,是2007年的1.8倍,年均增长15.8%。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是2007年的3.97倍,年均增长4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亿元,是2007年的2.26倍,年均增长22.5%;全地域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113.88亿元、51.51亿元、35.56亿元、10.38亿元,是2007年的2.9倍、2.5倍、2.8倍、3.4倍,年均分别增长30.5%、25.7%、29%、35.7%。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两强促一强”的发展方略,形成市区、县域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积极融入“两圈一带”,引进圈内城市项目投资176.3亿元,咸安、嘉鱼、赤壁挤进武汉新港建设规划。着力扩大内需,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8.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0.2%。红牛二期、光宝电子建成投产,咸宁核电、蒲圻电厂二期、红牛三期、黄鹤楼酒业、南玻节能玻璃等项目顺利实施,武咸城际铁路、武咸快速通道、咸通高速、咸黄高速、通界高速、咸崇旅游公路等项目进展良好,武广高铁、杭瑞高速、大广高速建成通车,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城乡市场繁荣活跃,住房、教育、文化、医疗等消费支出逐年增长,汽车、娱乐、休闲、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持续走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企业203家,市县污水处理工程投入运营,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加快建设,省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54.2%。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和全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市。

  产业调整取得实效。工业提速提质。新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0家,其中产值亿元企业230家。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年均增长2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20.58。市直机电、咸安苎麻纺织、赤壁纺织服装、通城涂附磨具和通山石材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联乐床垫、川字砖茶、巨宁地板、澳森地板、九宫绿茶、犀利砂带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农业丰产丰收。粮食生产“八连增”,实现总产23.58亿斤。嘉鱼获评全国水产百强县,通城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特色农产品基地达到350万亩,建成畜禽养殖小区260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8家,“三品”标志认证320个。以旅游为主体的服务业提档升级。预计服务业增加值226亿元,是2007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6.8%;连续三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培育了“香城·泉都”品牌,提升了咸宁旅游的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总收入77.6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3.5倍和5.1倍。跻身全国五个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列,获评湖北最受欢迎的国内旅游目的地。房地产投资达到69.34亿元,是2007年的4.75倍。中百、中商、武商、国美、银泰、工贸家电、恒信德龙等知名商家入驻咸宁。物流、信息、中介、会展等新兴服务业竞相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23.4:42.5:34.1调整为18.6:46.1:35.3。

  (二)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咸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度不断提升。

  全域咸宁高点规划。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科学发展,统筹推进全域规划的编制实施。市县土地利用总规、城市总规获省政府批复,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调整到67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可达109平方公里。全省首个地级市规划展览馆建成开放。全市总规修编率80%以上,乡镇、行政村规划编制率分别为85.5%、91.5%。咸宁被列为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城市。

  市区一体共建共管。完善市区一体建管体制机制,策划规划、启动建设“五城二区”,中心城区累计投入15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2.6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和产业基础不断完善。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淦河中游综合治理、城区干道刷黑和人行道改造、金桂路、青龙路、南外环、桂乡大道、桂泉互通、武广客运咸宁北站、温泉新客运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实施公交油改气和城区煤改气,开通便民公交线路22条。加大城市创建力度,全面开展立面整治、管网改造、拆违治超、园林绿化工作。建成区绿化率3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36平方米。取得了全省“城考”第三、复查第二名的好成绩。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城乡一体步伐加快。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8.4%、25.2%。加强县市城区建设,咸安桂花公园、嘉鱼二乔公园、赤壁城市公园、通城银山广场、崇阳教育新城、通山亲民公园相继建设,嘉鱼县城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与“清洁家园”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城乡一体化试点启动实施。咸嘉新城完成规划编制,贺胜“一站一城”规划通过论证,金桂湖低碳发展规划获省批复。8个乡镇(办)进入全省百强乡镇,36个中心村入选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6个县(市、区)均通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了水泥(沥青)路、电话、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村村通,完成了78.9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和76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市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46.3%提高到49.3%。

  (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牢固树立发展为民的思想,用情用力保民[FS:PAGE]生,尽心尽责促和谐,城乡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由2007年的9991元、3737元提高到14654元和6567元。城镇新增就业1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328个。“五险”参保153万人次,是2007年的1.94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提高到1123元,是2007年的2.24倍。新农合参合率98.7%,新农保试点参保78.5万人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

  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达到11万人,市直财政补贴比例提高到工资总额的12%。新建改建配建廉租房6802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012套,保障困难家庭22180户。实施危房改造23585户,完成因灾倒损民房重建任务13880户。落实城乡低保待遇20.4万人。发放大病医疗救助1.34亿元。完成439个扶贫整村推进、2910户扶贫搬迁任务,解决了13万人的温饱和脱贫问题。通山脱贫奔小康试点扎实推进。库区移民后扶工作得到加强。城乡共建、结对帮扶和“三万”活动成效显著。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免费救治、吸毒人员强制收戒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福利中心和城市社会福利中心加速建设。除王英水库引水工程完成前期、一号桥自来水厂泵站迁移工程已动工外,市政府承诺的其他实事基本完成。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持续加大。咸安教师置换培训创造了全国经验,崇阳成为全国留守儿童托管示范县,通山成为全国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70个,引进、推广科技成果152项,申请专利1800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亿元,年均增长21%。咸安、赤壁、通城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赤壁跻身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建成县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7个、村级农家书屋90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35个。《梦寻咸宁》、《白云深处》、《千古风流》、《隽水天城》、《千桥流水桂花香》等地域文化精品纷呈涌现。咸安获批中国嫦娥文化之乡,崇阳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汀泗桥镇和羊楼洞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市桂花博览馆、中国楹联长廊建成开放,市博物馆、竹博览馆、传媒大厦、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抓紧建设。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加快发展。外宣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市供电公司、市实验小学、市国税局和田野集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09个单位评为全省文明单位。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50家乡镇卫生院、712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同济医院托管市中心医院,成为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示范。计划生育成绩突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社区建设全面加强,71个城市社区全部达到省级示范社区标准。驻咸解放军和武警消防官兵在抗灾救灾、维护稳定、支持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迈出较大步伐。人事、编制、审计、物价、档案、保密等工作不断加强。老龄、青年、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团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直、省直驻咸单位在服务地方发展中成绩突出。发改、国土、环保、民政、林业、人行、工商、地税、质监、统计、方志、卫生、人社、计生、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康复、移动通讯、生物机电成人教育等工作荣获全国性表彰。

  民主法治不断加强。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FS:PAGE]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群众意见。累计办理人大议案建议288件、政协提案513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5%以上。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得到落实。政务公开全面推进。通山荣获全国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推进。赤壁荣获全国首批法制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和安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应急救援和减灾防灾体系逐步健全,“平安咸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改革取得突破。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完成。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一大批改制企业焕发生机。培育私营企业7152户,发展个体工商户87734户,分别是2007年的2.21倍、1.92倍。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日益完善,农业“小三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水利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有序推进。规范土地市场管理,土地交易额达120亿元。新增耕地10万亩。通城被评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模范试点县。成功引进花旗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银行等金融机构,成功组建咸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大通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荣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职业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小额贷款公司6家。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咸宁连续九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市。市直“两管一治”经验在全省推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开放合作力度加大。累计引资项目1629个,到位资金474.4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33亿美元,年均增长24.3%。8个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累计引资到位资金227.4亿元,年均增长30.5%。其中咸宁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资到位资金68亿元,实现税收5.4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2%、48%。泰国华彬、正大集团,美国捷迈集团,台湾统一、光宝集团,香港华润、中旅集团,中交集团、中投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广核、碧桂园、南玻、海航、晨鸣、今麦郎等中国500强企业来咸投资。预计外贸出口总额2.3亿美元,是2007年的2.9倍,年均增长30.3%。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厅市合作实现全覆盖。援川、援疆和援建建始县工作扎实推进。咸宁被评为全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

  政务服务不断改进。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下放、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65项。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政府网站、政府热线、行风热线、百姓问政、招投标信息发布等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完善。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综合执法有序推进,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落实。

  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市上下克服了复杂经济形势和大旱大涝夹击的不利影响,呈现经济较快增长、物价水平趋稳、发展效益提升、民生质量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出口总额增长36.9%,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2.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3%和17%,城镇新增就业4.2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十二五”规划执行实现了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卓越源自信念,拼搏铸就丰碑。四年来,我们倾注了无限的发展激情。科学确立了鄂南经济强市建设目标,扎实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系统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四年来,我们亲历了难[FS:PAGE]忘的创业艰辛。奋力夺取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冰雪旱涝灾害的重大胜利,倾力打造了“香城·泉都”的城市品牌。四年来,我们收获了丰硕的发展成果。纵向看,经济总量年度增长突破百亿大关,民生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横向比,咸宁成为全省发展较快、变化最大的城市之一,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功劳属于人民。咸宁四年来的进步和变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地)委、市政府(行署)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全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咸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直、省直驻咸单位和在咸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咸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荣光已成历史,奋斗仍将继续。我们不能忘记发展不够仍是咸宁最大的实际!不能忘记还有42.6万人口没有摆脱贫困!不能忘记还有20.4万城乡居民尚处于低保状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总体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就业、社保、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问题仍然突出,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挑战;干部队伍素质、作风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一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努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安排

  今后五年,是转型跨越的机遇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也是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

  展望未来五年,使命催生动力。放眼全国,东部发达地区已经或即将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广大中西部地区都在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前行。新世纪前十一年,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鄂南经济强市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目前我市全面小康程度仍低于全国、全省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能动性,加快赶超步伐,增添跨越实力,在湖北支点建设的大局中立业建功、在区域竞相发展的格局中创优争先。

  展望未来五年,机遇大于挑战。从机遇看,全球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成长;国内经济总体向好,稳增长的主基调和政策框架不会改变;“中部崛起”、“两圈一带”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纵深推进,幕阜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战略全面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市域区位、交通、资源、环境等要素优势向经济优势加速转化,“八大试点”效应深度释放,“有中生有”得天独厚,“无中生有”有势可倚!从挑战看,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区域竞争态势严峻,在复杂局势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复杂环境的倒逼机制加快创新,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小康、生态、宜居、健康、和谐的幸福美好新咸宁为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FS:PAGE]实施工业崛起、旅游跨越、城乡统筹、生态持续、人才保障五大战略,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把咸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鄂南经济强市。

  综合考虑,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咸宁争得应有地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关键: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跨越发展上下功夫。不断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实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的手段管理经济,用创新的精神培植新的优势。坚持从咸宁的实际出发,既要因地制宜、苦练内功,更要居安思危、学习先进、跨越发展,基本建成鄂南经济强市。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公平,在和谐发展上下功夫。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今后五年,在全面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推动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走在全省市州的前列。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力争走在全省市州前列。以投资规模的扩大、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的调整优化、消费的提档升级,确保投资总规模达500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升优化第一产业,做强做大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8:40。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增强产业的丰厚度与集中度,着力发展一批优势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知名品牌,打造全省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坚持“两增同步”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探索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功能多样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统筹推进特色板块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健全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建成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抓住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的机遇,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设施,加快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金融、商贸、现代物流、房地产、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方面体现新的聚集效应,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全省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力争走在全省市州前列。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城市化改造农村、市民化提升农民,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建设和完善以港、铁、公、空为重点的现代交通体系,以水、气、电、讯为重点的地下综合管网体系,以中心城区、县市城区、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增强中心城市首位度,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五城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咸嘉新城初具雏形。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持[FS:PAGE]咸安贺胜桥“一站一城”、嘉鱼临港新城、赤壁光谷产业园、通城玉立新城、崇阳“一府一城”、通山通南经济走廊建设;强化城乡规划执行监管,体现规划的先导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以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扩展,形成南北互动、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城镇化率达60%以上。坚持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理念,共同把咸宁城乡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三)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在“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上力争走在全省市州前列。坚持市域经济市场化、经济运行方式股份化、国有集体资产资源资本化、基础设施和竞争性社会事业产业化、政府行为法制化的改革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拓展“两型”生产生活方式,深化厅市合作内涵,打造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创新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稳健发展非公经济。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扩内需,打造中部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基地。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打造人才、科技、产业三者之间的生态链,形成人才引领、科技驱动、产业支撑的发展格局。以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为契机,着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力争走在全省市州前列。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着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的硬性任务。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加速推进金桂湖低碳示范区建设,建成全省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加速推进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建设。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碳汇造林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市森林覆盖率6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5%。依法强化土地管理,重视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五)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上力争走在全省市州前列。加强公共财政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政策扶持就业、以服务保障就业,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逐步建立全覆盖、可选择、多层次、能转接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以上,90%农村适龄居民参加新农保。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统筹推进幕阜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力争教育投入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市民健康素质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一个幸福美好的新咸宁一定会崛起在鄂南大地上!

  三、2012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启之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在年内召开。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7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亿元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出口总额2.7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9亿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以上;城镇居民家[FS:PAGE]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面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好中求快是我们长期追求的发展状态,稳中求进是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立足咸宁实际,我们既要坚持稳中求进,更要坚持稳中竞进。目前,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仍低于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唯有稳中竞进,才能以快于、重于、优于其他地区的发展绩效开创赶超跨越的新局面,才能更有条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突出主题,贯穿主线,培基固本,稳中竞进,转型升级增活力,改革开放强动力,统筹发展挖潜力,改善民生聚民力,加快富民强市步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更加注重在转型升级中推动内生增长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大力实施以咸宁经济开发区晋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以上县域经济开发区晋级省级开发区、6个以上乡镇工业园晋级市级工业园、1家企业上市、新增新口径规模以上企业50家为重点的现代工业培基工程,促进工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确保工业园区主要指标增幅达35%以上。推动电力能源、冶金建材、森工造纸、纺织服装、机电制造、食品饮料等六大支柱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力争产值总规模达800亿元以上。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大名牌产品创建力度,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全力推动和建设咸安森工科技产业基地、嘉鱼重点蔬菜产业基地、赤壁砖茶生产基地、通城油茶产业基地、崇阳鸭业产业基地、通山现代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培基工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力争粮食产量增长5%。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新增“三品”认证30个以上。启动建设市茶叶博览馆。推进“山上再造”、秋冬农业开发,实施农村土地整治20万亩,植树造林30万亩。大力实施以百盟欢乐世界、城市商业综合体、天成家居建材城、环三湖连江生态文化旅游区、新华保险养生之都、三国赤壁文化旅游试验区、通城鄂湘赣边贸中心、崇阳天城物流园建设和金融、中介服务创新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培基工程,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深化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大旅游行业创优、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力度,加快温泉游客集散中心、赤壁碧水云谷度假村、河背特大桥湿地公园、太乙养生园、咸安嫦娥谷漂流、通城药姑山旅游、崇阳隽水河温泉、通山大九宫旅游区等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和商贸等产业相融发展,力争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35%。壮大金融市场规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5%以上。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兴物流业,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加强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支持发展邮政通信业,加速“三网”融合进程。

  着力增加有效投资。积极争取政策性投资,不断优化财政投资,努力拓展社会投资,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大力实施以武深高速咸宁段、咸黄高速、咸通高速、武咸城际铁路、咸崇旅游公路、金桂湖景观公路、咸潘一级公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培基工程,推动嘉鱼和赤壁长江大桥、潘家湾码头、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嘉鱼至赤壁沿江大道规划建设。推动咸宁核电、蒲圻电厂二期、红牛三期、光宝二期、南玻产业园、光谷赤壁产业园、林浆纸一体化、雨润食品、兴民钢圈、红牌电器、新合作鄂南配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今麦郎二期、喜马拉雅光电、三环二期、荣事基业、华宁[FS:PAGE]防腐、菁春生物、洁丽雅二期、脑酷脑饮料、永通发动机等项目提速建设,促进厚福医疗器械、长城碳素二期、楚源生物、惠生药业、金海达建材、华亿通橡胶、盛宇三期等项目达产增效。抢抓机遇,大兴水利,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充实完善项目库,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和实施工作,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接替。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加强物价监测预警,完善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稳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农超对接”、“新网”工程,新建100家村级综合服务社,扩大农村消费规模。继续推进网点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稳步发展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物业、家政、培训等领域消费。改造升级运输、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消费,稳健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新兴消费。规范发展会计、律师、公证、监理、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加强综合性物流平台建设,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和便民服务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建设绿色市场。

  (二)更加注重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活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基地、科技投融资体系、现代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55%以上。积极引进研发机构、申报科技专项。与省科技厅合作,开展面向全国科技企业的引资引智活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放大厅市合作共建效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企业的脱钩改制。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债券6亿元,培育发展面向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发挥保险的融资保障功能。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创新乡镇运行机制。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进创业型社会建设。践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保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创业,助推企业二次创业,扶持初始创业,引导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实业。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新增个体工商户1万家。

  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坚持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深开放,打造亲商、利商、暖商、敬商、懂商的开放环境。立足本地交通、区位、资源、环境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和择商引智力度,重点加强对日韩、台港澳、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及环渤海等地区的招商,深化与央企、省属国企的合作对接,着力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健全招商项目保障机制,提高项目的落户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力争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5%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争取海关、商检咸宁分支机构获批。完善出口促进政策,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出口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创新“走出去”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稳步推进境外资源合作开发。

  (三)更加注重在统筹发展中强化区域融合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开发的理念,实现建设区域控规和市域350个中心村试点规划编制全覆盖,提高城乡规划的执行力。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功能,在做优“泉都”品牌的同时,加大“香城”品牌的开发建[FS:PAGE]设力度,健全综合交通、园林绿化、城市防洪、停车场所、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十六潭公园、香吾山公园、茶花公园、双龙山公园、青龙山公园二期、桂花公园建设和市区污水管网、温泉商场片区、车站路片区、西河桥片区改造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大力加强专业市场、高端市场和特色街区、星级酒店、便民街巷建设,持续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产业聚集配套力和市民生活保障力。加大城市经营力度,规范土地市场,广泛吸引各种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加快“数字咸宁”建设,全面实施网格化社会管理。立足夯实基础、培育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每个县市区选择1-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2个中心村、每个街道办事处选择1-2个社区的原则,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固本工程。总结推广官桥八组经验,完善村企共建新农村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化解农村债务。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统筹推进区域发展。高昂市区发展龙头,加大“五城二区”建设力度,推动市区一体化发展。支持咸宁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集聚集群、融资难题破解等工作,推动“三个百亿工程”加快实施,力争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鼓励县市区争资引资、加快发展,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年度综合考评中争先进位。抓住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快推进“北三县”沿江经济带建设。抓住幕阜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机遇,巩固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加快推进“南三县”特色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通山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

  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严格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诫勉谈话、区域限批、行政问责”四项制度。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大力实施以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梓山湖生态新城和咸宁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建设,陆水河流域修复治理,西凉湖、斧头湖、黄盖湖综合治理,以及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等项目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固本工程,支持赤壁华润电力、通山大盘垅工业园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全面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任务。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加大用地清理规范力度,稳步推进迁村腾地、土地增减挂钩等工作。加大山体、水体和林地、湿地保护力度。率先建成全省首家环保模范城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四)更加注重在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强化保障惠民。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以促进城乡就业、社保扩面提标、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性住房建设、“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生产安全与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与校车安全为重点的民生保障固本工程。建立健全职工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津补贴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创业促进就业力度,推动城乡居民就业与本地企业用工的需求对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五险”参保率90%以上。统筹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保工作,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标、医疗保险提高待遇等工作,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推动县(市、区)加大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力度,力争补贴标准达到工资总额的8%以上。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力保障市场供给。加强城市供水、供气市场监管,完成一号桥自来水厂泵站迁移工作。加强和创[FS:PAGE]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更加注重服务为先、依法管理、源头治理、社会参与。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健全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强化文化惠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场馆建设,促进文艺精品的创作与生产。大力实施以市传媒大厦、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潜山古寺恢复、向阳湖名人文化、咸安群众文体活动中心、民间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文化建设固本工程,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歌舞剧团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文艺调演、送戏送书下乡等活动。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会展等文化产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市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发展竞技体育。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对外宣传水平,注重运用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强化事业惠民。优先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居住条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水平。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努力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市场导向性办学,推动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加快建设。大力实施以企业家、行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急需特殊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开发建设固本工程,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抓好重大传染病和各类职业病防治工作,强化医疗服务管理指导。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大老年活动中心投入,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依法保障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为0—6岁残疾人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为困难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推进老年公寓、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充分发挥气象、水文、防震等工作在防灾抗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人防、人事、编制、统计、档案、方志等工作。全面完成援疆、援建工作任务。

  强化实事惠民。本着普惠、积极、当年的原则,继续为城乡居民办好十件实事。(1)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2)完成60个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年度任务,帮助4.2万贫困人口脱贫。(3)整治10028口当家塘堰;新解决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4)切实加强市区城市防洪工作,全面启动实施淦河下游综合整治工程。(5)建设廉租房2204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4800户,棚户区改造6597户。(6)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300套。(7)全面免费开放城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综合文化站,新建50个农村健身场所、49个农家书屋。(8)完成15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新改扩建任务。(9)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达60万人以上。(10)投入资金2000万元,继续抓好市区背街小巷的综合治理工作,提升市民的生活舒适度。

  我们坚信,在激情奋进的2012年,咸宁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人民的福祉安康一定会不断增进!

  四、建设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府

  面对建设幸福美好新咸宁的光荣使命,全市政府系统的广大工作人员务必心存感恩、心存要务[FS:PAGE]、心存敬畏,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一)始终保持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始终牢记政府一切权力来自人民,视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作决策充分尊重民意,办实事充分体现民需,抓改革充分保障民利。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解决好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加注重关心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民生建设。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完善调查研究、为民办事、访贫问苦、民主评议等制度,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着力打造群众随时看得见、叫得应、用得上的民本政务。

  (二)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始终坚持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燃烧激情,开创新局。始终保持先行先试的勇气,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造性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路子闯出路子。始终保持争创一流的锐气,自觉提高标杆,层层传递压力,在扬长补短中增创优势,在超越自我中寻求突破,力求发展速度能快则快、发展目标能超则超,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始终保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坚持干实在事、说实在话、做实在人,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减应酬,把精力更多地用于帮助基层化解难题、推动发展上。坚持雷厉风行抓落实,对定下来的事情立说立行、办就办好。“宁愿政府麻烦,不让百姓埋怨”,完善现场办公、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全面提升行政服务品质。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管理,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完善并联审批、公开承诺、“一表制”、联合年检等制度,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坚持不懈地推进“治庸问责”,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统筹整合各类检查评比工作,改进政府绩效管理,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定优劣,让实干者无悔,让开拓者无忧。

  (四)始终保持依法办事的行政理念

  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多头执法、粗暴执法等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司法公正,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集体决策和决策咨询、公示听证、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广泛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开、公正运行。

  (五)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从政操守

  切实珍惜人民的信任,始终牢记肩上的责任,为党尽忠,为民尽孝。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政府系统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根本上、机制上预防腐败。切实强化行政监察、经济责任审计等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工程招标投标、土地出让开发、财政转移支付、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转让等方面的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着力打造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咸宁在崛起,跨越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踏实走好每一步,激情跨越每道关,为共创幸福美好的[FS:PAGE]新咸宁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1.“两强促一强”:两强,即强市区经济、强县域经济;一强,即鄂南经济强市。

  2.“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

  3.“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4.“五城二区”:工业新城、旅游新城、职教新城、梓山湖生态新城、咸安新城、向阳湖现代农业示范区、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

  5.“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湖北省政府提出,2006年至2011年加快全省100个重点镇和1000个示范村的建设。

  6.“清洁家园”行动: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人居环境。

  7.“五险”: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

  8.“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9.“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的简称。

  10.“小三场”:原种场、种畜场和渔种场。

  11.“两管一治”:非税收入管理、国有资产资源管理以及“小金库”治理。

  12. “八大试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央领导同志联系点及省委试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和全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

  13.“两增同步”:农业增产增量、农民增收同步推进。

  14.碳汇造林:碳汇即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造林即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森林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及其林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

  15.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湖北省提出,通过5年左右努力,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区)。

  16.第三方物流:又称合同制物流,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17.冷链物流: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环节始终处于规定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的系统工程。

  18.“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

  19.“万村千乡”工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商务部2005年在全国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在乡镇和村建便民“农家店”。

  20.“双百”工程:2006年起国家实施的农产品市场建设专项工程,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21.“农超对接”: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22.“新网”工程: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实施,旨在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

  23.“三个百亿工程”:100亿元产值项目、100亿元产能项目、100亿元投资项目。

  24.“飞地经济”: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25.“三公”经费: 政府部门公务出国经费[FS:PAGE]、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

 


作者:admin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2011年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 2013年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