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毒品,素有“人类文明公敌”“万恶之源”之称,不仅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还会诱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人们每每谈“毒”色变。
咸宁并不是一块“无毒”的净土,受国际毒情大环境和国内毒情小气候影响,我市仍处于毒品问题加速蔓延期、毒品犯罪多发高发期、毒品治理集中攻坚期,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禁毒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98起,查处吸毒人员2986人次,缉毒执法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有力推动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初步实现国家禁毒委提出的“四升四降”“五个不发生”创建目标。
全城联动、全民响应、全警参战,咸宁已坚定迈向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新征程。
党政挂帅,打好禁毒人民战争
今年,一些涉毒新闻事件不断上演,让人们心情倍感沉重。
2月19日,通城县四庄乡庙下村发生一起恶性妨害公务案件,公安机关在抓捕涉毒嫌疑人过程中,遭遇暴力阻碍执法,数名民警受伤,嫌疑人在被控制的情况下逃脱;
3月16日,市公安局在温泉碧桂园小区捣毁一个制毒团伙,抓获嫌疑人7名,缴获毒品甲卡西酮58公斤,案件主要嫌疑来自武汉、山西、四川,咸宁又一次成为外省外市制贩毒目的地;
8月26日,在云南警方配合下,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破获“7.24”特大贩运毒品案件,缴获毒品麻果40.4公斤,创全市个案缴毒数历史之最,咸宁人从缅甸佤邦向境内贩运毒品的通道得以斩断……
这些涉毒案最终被公安机关严肃处置,负面新闻成为扫毒正能量,却折射出我市禁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在册吸毒人16287人,除去死亡、出国、戒断三年未复吸,实有吸毒人员7773名,约占总人口比3‰。
全市今年共查处毒品滥用行为 936人次,其中滥用冰毒的占68%,冰毒成为我市毒品消费的主要市场。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增势放缓,但戒断巩固难,彻底根治难。
毒品滥用种类出现新变化。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2018年全国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1种,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我市也发现笑气、咔哇潮饮、恰特草等新精神活性物质。
贩毒通道多样。我市地处三省交界处,毒品呈四面进入、多点渗透之势,主要来源地为云南边境、广东、武汉等地。
制毒犯罪活动侵入我市。受沿海沿边地区挤压,加之我市交通便利,属丘陵地带,外省毒贩窜入我市,制贩毒品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共破获制毒案件7起。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王远鹤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禁毒委主任蒋星华,副市长、市禁毒委常务副主任、公安局长肖天树亲自抓部署、抓协调、抓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4次听取禁毒工作汇报,将禁毒工作纳入综治考核范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共治、公众参与的“大禁毒”工作格局,全力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一场禁毒人民战争,已在咸宁大地打响。
全警缉毒,铲除毒品滋生土壤
“嘭!嘭!”6月11日23时许,京港澳高速泉口收费站发生惊险一幕——
一贩毒犯罪嫌疑人暴力抗法、抢夺方向盘、猛踩油门意欲冲卡,赤壁民警鸣枪警告无效后,果断开枪击伤嫌疑人右腿,成功制服犯罪嫌疑人。
6月30日,随着其贩毒上线李某某等人的落网,一件跨区域省督毒品大案成功告破,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7人,缴获冰毒、麻果共计542.48克,斩断了一条从武汉至赤壁的贩毒通道。
这名贩毒犯罪嫌疑人绰号叫“泰山”, 真实身份叫王某某(男,36岁,赤壁人),有多年吸毒史和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记录。今年5月初,赤壁公安禁毒大队梳理线索发现,多名吸毒人员的毒品来源指向“泰山”,涉案毒品数量大,交易频繁且跨区域作案。赤壁禁毒大队迅速立案侦查并逐级上报,被省公安厅列为重点督办案件。当获知王某某将前往武汉交易毒品的消息后,禁毒民警在泉口收费站设卡查缉,王某某气焰嚣张,在鸣枪警告无效后,民警果断开枪击伤其右腿,成功制服犯罪嫌疑人。
这是我市缉毒严打的一个镜头。市禁毒委、市公安局精心组织“ 飓风扫毒”“肃毒攻坚”“净毒宣导”等专项行动,全警禁毒,多警联动,三级破案,始终对毒品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以打开路。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协同技侦、网安、刑侦、特警、合成作战中心,建立情报协作机制,组建情报研判专班,机关带基层,全警齐上阵。开展派出所“破小案、打零包”破案比武,推行“支队经营、县区办理、全程督导”大案侦办模式,“大毒”“小毒”一起打,成功侦破4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
以查促控。协调治安、交警、高速巡警和邮政等警种和部门主动布防,对武汉、广东、湖南等毒品输入重点方向通道紧盯不放,设卡抽查、公开缉查、巡逻盘查,守住湖北“南大门”。今年“大庆军运”期间,路面巡查密度加大,每日投入巡逻力量1500余人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人,其中涉嫌毒驾2人。以中小旅馆、KTV、酒吧等场所为重点,大规模、高频率清查,吸毒检测385人。
今年以来,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98起,刑事打处389人,查处吸毒人员2986人次,缴获各类毒品125公斤、制毒物品1.4吨,缉毒执法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戒毒康复,构筑回归希望之路
“一朝吸毒,十年戒毒。”此言道出戒毒康复之难。戒毒虽难,但任由其发展,毒品最终不仅会吞噬掉吸毒者本身,还将祸及家庭,殃及社会。像许多戒毒康复人员一样,咸安区永安街道办事处王成(化名)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王成很不幸。因为吸毒导致家庭破碎,妻子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离家出走,父亲含恨去世,70多岁的老母亲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唯一一个兄弟死于非命……家里这个烂摊子,一下子都压在了王成身上,他也因此对社会产生了仇恨心理。“你们走,我不需要你们的帮助,我也不用你们管!”禁毒社工三番五次上门,都遭到了王成的强烈抵触。
王成很幸运。几次碰壁之后,禁毒社工并没有放弃,而是改变了策略,将突破口放在他的母亲身上。“阿姨,您儿子不到社区来进行康复,以后他能去哪里啊?”“您家这么困难,现在政策好,我们会想办法帮你们申请低保,让孩子们能吃饱肚子!”……一次次上门,一点一滴的帮扶,感动了王成母亲,也感动了孝子王成。 “你们别说了,我会戒掉毒瘾,重新做人!”
如今,王成不仅戒断了毒瘾,还自主创业,开办一家加工厂,招收10多名戒毒康复人员上班。目前,永安街道办事处中心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尿检率达到90%以上。戒毒社区“管理入格,帮扶到户”的经验在全国戒毒康复工作视频会议上交流。
像王成一样的戒毒康复故事,每天都在各个社区上演。近年来,市禁毒委、市公安局着力破解吸毒人员“管理控制难、社会救助难、戒断巩固难、融入社会难”,创新提出“建在街镇、管在中心、帮在社区、控在网格”,联合开发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禁毒工作和网格化管理两个微信群,通过网格员、禁毒社工、社区民警入户走访吸毒人员家庭,采取与吸毒人员本人、亲属见面方式,对吸毒人员分级分类预警,定人定格定位管控。
目前,全市建成中心戒毒社区70个,已全覆盖,涉毒人员信息登记入库率达100%,吸毒人员及家属见面率达90%,连续3年实现无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的工作目标。还开创“政府扶持、企业主导、技能培训、分类安置”的康复回归道路,用就业点燃吸毒人员的希望之路。我市成为全国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通城瀛通通讯安置点得到国家禁毒办的表彰。
识毒防毒,禁毒理念深入人心
每年新学期开学季,通城县中小学校学生都会收到一本特殊的读物——《毒品预防教育读本》。全书共分为6章17小节,深入浅出地阐述如何认识毒品、毒品危害及毒品预防,并结合身边真实案例,着重宣传吸毒对家庭的危害,读来发人深省。
《毒品预防教育读本》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正文后面留出空页,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家长写点评。
县城关中学九年级学生章展踌在读后感中写道:“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像是一口警钟,时刻在我们的耳边响起……”
学生的读后感字字发自肺腑,家长同样产生强烈共鸣。家长章旭说:“禁毒教育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我将和孩子一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小手牵大手,一本小册子教育两代人。通城县禁毒宣传教育向校园、家庭延伸,是全市防毒宣传的一个例证。像这样的实例,每个县市区还有很多很多。
近年来,市禁毒委、市公安局紧扣“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和“健康生活,绿色无毒”主题,组织开展“禁毒歌会”“禁毒宣传进农村”“平安校园行”“大学生禁毒演讲比赛”“禁毒宣传长跑”“毒品集中销毁”等宣传活动百余场次,设置禁毒宣传点275处,发放各类禁毒宣传品100余万份。
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6.27”工程。通过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值化平台“青骄第二课堂”的注册应用,促进在校学生上好禁毒专题课程。组织教师制作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禁毒教育课件,上传“青骄第二课堂”,丰富线上线下禁毒教育内容。全市应受教育学生注册率和中(职)小学校接入率达到99%以上。近年来,共创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25所,1所学校、8名教师、16名校外辅导员受到国家禁毒办表彰。
推进禁毒宣传基地建设。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咸宁职教集团学校和各县市区,分别建成一个具备仿真实物展示、图片展览、互动体验、声光电等教育功能的教育基地,各中心戒毒社区都要建有禁毒教育园地。
市县两级禁毒办联合有关部门在繁华街区、电影院、交通路口电子屏幕密集播放禁毒公益广告、张贴宣传标语、设置宣传展板,做到高密度、立体化宣传。
“咸宁把学校、企业、机关、社区、村组作为禁毒宣传的主阵地,开展全覆盖禁毒宣传防范教育活动。” 《人民公安报》《中国禁毒杂志》长篇推介我市禁毒工作成效,为了海晏河清,为了咸宁无毒,全市公安部门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忠诚担当作为,誓将禁毒斗争进行到底!
新闻链接
新类型毒品及其危害
近年来,为吸引消费者、迷惑公众,一些毒贩不断翻新毒品花样,变换包装形态,“神仙水”“娜塔沙”“0号胶囊”“氟胺酮”等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1种,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给监管执法带来难度。新精神活性物质快速蔓延,是目前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
长期滥用这些合成毒品,将永久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精神致幻及其它精神性疾病,由此引发自伤自残、暴力伤害他人、“毒驾”等肇事肇祸案事件。去年,武汉青年文某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当街砍死,就是因为吸食冰毒后,出现了强烈的被害妄想,导致这一悲剧发生。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 新 贺春音 通讯员 张 恒 徐持璇 王 凡)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为 民——人民公安为人民,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