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春音 通讯员 曹杰 周雨
“村庄破旧尘土扬,致富无门愁煞人。”这是通山县慈口乡大竹村当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2018年2月,庞祎来到大竹村,担任市纪委监委驻该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在大竹村这样一个深度贫困的落后村,庞祎清楚地认识到,治穷就要治到根,只有盘活当地资源,做好山水文章,着力破解发展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才能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
脱贫先脱愚。必须要先让群众在思想上精神上脱贫,才能够打好脱贫奔小康的攻坚战。庞祎将“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带领其他队员和乡村干部,围绕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家风的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让村民思想意识的“深度贫困”有了“深度变化”。
朱里宗祠一直是村民心中的“圣地”,过去连女人都不能入室祭拜。在工作队的倡导下,这个乡村祠堂变身为文化礼堂,成为男女老少皆可入内的政策课堂、道德讲堂、文化学堂。村里一座土地庙几百年香火不断,以前是村民心中的“圣殿”,在工作队三番五次的教育下,这座庙移走了,村民意识到“我们的幸福安康靠不了菩萨,得靠党和政府,靠我们自己”。以前一有空闲,村民常聚在一起打麻将,还经常发生矛盾。驻村工作队带领大家成立了广场舞队、民俗文化专业队,还举行广场舞比赛、篮球赛、龙舟赛。现在好了,抹牌赌博的现象少了,邻里关系也和谐了。工作队每年拿出5万元公益基金,用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清洁卫生、五好家庭、好媳妇、致富能人等评选活动,带动群众移风易俗。
脱贫致富需产业带路。庞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发展集体产业为核心,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积极协调和争取,先后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小河流域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资金700余万元,采取“村集体+公司+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股民”的模式,支持引导村民先后建设了一批特色观光农业产业项目。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让村民有了长久稳定发展的致富主导产业。
通过市纪委监委的大力帮扶,过去的穷乡僻壤,现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成大竹村旅游集散中心,合作期内租金收入222万元;建成490KW光伏发电站,每年给村集体创收40万元以上;梅花鹿、杨梅、中秋酥脆枣、生态农业观光园、莲藕等特色产业发展良好,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投资360余万元,建成全县第一所公办村级幼儿园和具备1-6年级学段教育的完全小学,解决了适龄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说起村里的变化,八组村民、昔日的贫困户袁达华一脸得意:“过去提起大竹村,大家都抬不起头,因为这是通山最穷的地方;现在提起大竹村,大家都很自豪,都愿意把朋友带回来看看,因为现在我们村变成了‘绿富美’。”
编辑:hefan
上一篇:
程磊:带官仕坳向美丽乡村迈进
下一篇:
张虎:为了“瑶望千年”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