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不愁三保障”“厕所革命”“易地搬迁”“家门口就业”等,都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汇。今年两会,还有一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相关议题中,那就是“文化”。
文化在扶贫工作中的力量有多大?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委员带来了一个新疆小村庄里的贫困小伙阿力木江的故事——通过参加村里的农民文艺队,阿力木江变化很大,他的爱人高兴地告诉玉克赛克·西加艾提:“阿力木江现在变了一个人,他以前不管家里的事情,现在帮我做家务。”玉克赛克·西加艾提不仅帮阿力木江联系木工活,还帮助他家开起一个裁缝店,现在,一家子的收入都提高了。
因此,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委员认为,“文化的力量”在改变和塑造农村群众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方面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全国人大代表、生活于农村的“拇指作家”马慧娟建议,加强农村综合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留住基层文化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呼吁,用艺术唤醒乡土,逐步构建乡村文创产业生态,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等等。
当前,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脱贫攻坚“考卷”上有了更多“文化题”,侧面反映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越来越多地考虑精神追求。
文化,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记者在河南新乡调研时,遇上戏班来村里演曲剧《哑女告状》,全村老少将戏台围得个水泄不通。当含冤受诬的“哑女”被解开哑穴,终于发出一声哀鸣时,蹲在墙根、坐在三轮车上、站在平房顶上的村民们顿时雀跃,齐声欢呼,阵阵掌声。村支书告诉记者,每次村里举办完文艺演出,村民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都会减少。“节目里的正能量能唤起村民心里的善良、勤劳和正义感。”这位村支书说。
文化,还能为扶贫工作“搭桥开路”“保驾护航”。文化不仅可以“嫁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有效拓展扶贫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以滋润头脑,让人们思路更开阔,决策更科学,行动也更合理。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是个“90后”非遗传承人,志将“赤水竹编”发扬光大。完成这个目标,杨昌芹靠的不仅是一双巧手,还有每年到高校充电的头脑,以及将传统技艺和现代生活审美相结合的思考和探索。“传统文化是未来乡村振兴的‘灵魂’,它让各地产业有了精气神,不会千篇一律。”她说。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化可以成为一个有力抓手。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也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比如,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掌握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知识,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存技能之一。加之电商网购、带货直播越来越成为助推脱贫的有效手段,因此,解决了认字读书的问题后,有必要也让脱贫人口“触网上云”,熟练掌握互联网文化知识,进而能让5G、物联网等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新农具”“金扁担”。 (本报评论员王若辰)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华网评:用奋斗定义时间的价值
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夺取全面胜利——从全国两会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华社记者“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
据总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片分为《最后的硬骨头》《共同的事业》《一个也不能少》三集,记录了全国40多个贫困村、尤其是“三...
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在确...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不仅有黄花,还有宁夏肉牛、黑龙江蓝莓、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系统论述了中国脱贫攻...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明助报道:4月29日上午,市委常委班子召开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专题民主...
红土地上的“绿色减贫”决战——大别山“将军县”金寨脱贫纪实新华社记者陈先发杨玉华姜刚陈诺巍巍大别山,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映...
《摆脱贫困》习近平著内容简介:本书初版于1992年,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中国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