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0专题 >> 全国防灾减灾日 >> 评论解读 >> 正文

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时间:2020-05-11 10:14

作者:王亚伟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连续第4次把极端天气定为发生可能性最高的全球十大风险之首,并把气候变化列为影响程度最大的全球风险。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气象灾害种类之多、发生之频、范围之广、影响之重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次增多、强度增强的变化趋势明显,气象防灾减灾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气象工作者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部门始终将防灾减灾作为气象工作的核心任务和战略重点,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的综合立体气象观测体系,卫星、雷达等监测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气象部门现有地面气象观测站7万多个,乡镇覆盖率达到99.6%,数据传输时效从以1小时计提升到以1分钟计。216部雷达组成新一代天气雷达网,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个用户提供服务。建立了生态、环境、农业、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气象预报业务能力大幅提升。气象预报时效性显著提高,空间分辨率精细到5公里以内,实现了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及短时临近、短期、中期、延伸期预报等30天时效内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无缝隙衔接。全国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可提前3天到4天对台风路径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中国气象局成为世界气象中心,标志着我国气象现代化整体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拓展。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横向汇集了16个部门76类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可在10分钟内覆盖86%的老百姓。建成41.6万套农村高音喇叭、15.1万块乡村电子电视屏;广泛开通电视频道、广播电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绿色通道;建立了覆盖我国近海海域的8个海洋气象广播电台;与新华社等10余家中央媒体及客户端建立预警信息推送及共享机制。公众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87%,逐步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不断健全。全国2090个县制定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8万个乡镇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政府综合防灾减灾体系,15.47万个村(屯)制定了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5.73万个重点单位或村(屯)通过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评估。建立了30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与政府各部门建立有效的气象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全国有7.8万个气象信息服务站,76.7万名信息员,1009个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1422个防灾减灾标准化社区。

重大气象灾害防治服务效益显著。虽然我国气象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但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到目前的0.6%。全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由20世纪90年代年均5000人左右下降到近5年的年均2000人以下。2019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1.8分。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仍面临大量难题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仍存短板,特别是全球数值天气模式和气候系统模式等气象灾害预测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与自主创新能力偏低,重点区域气象灾害观测站网密度不高,气象卫星遥感资料质量和应用水平有待提升;二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仍需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尚未完全覆盖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待解决;三是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制度、能力和意识仍待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四是气象灾害防御布局重点不够明确,一些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和主要战略经济区的气象灾害易损性越来越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成为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五是气象灾害防御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不够完善,缺乏气象灾害专项防御方案和应急预案。

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部门将继续强化气象监测预报先导作用,预警发布枢纽作用,风险管理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发展陆海空天“四基”气象监测,发展精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构建支撑精准气象灾害预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数值模式体系。重点加强基于致灾阈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以及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能力。

强化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能力。建设基于云架构的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展基于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精准靶向发布业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时代通信技术,扩大预警发布的覆盖面,提升预警发布的有效性。

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广泛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以县为单位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与减灾能力调查,形成数字化全国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评估能力。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提高重要基础设施设防标准。

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改革发展,积极投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坚持开放多元发展,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中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网评: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人人可为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