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雷神山医院
在雷神山工地上的肖能文。 摄影:袁早霞
荆楚网-荆楚网客户端讯(记者 董育雄 通讯员 陈朝阳、徐涛、袁早霞)4月4日晚8点半,人在河北的中建三局一公司职工肖能文,电话中被问及两个多月前会战雷神山最难挑战时,思考片刻后说:“累,是那种要玩命的累,我们经常是工作24个小时后,休息四五个小时,马上又干24个小时,有时候站着停几分钟都有可能瞌睡过去。”
1月23日,在抗击新冠肺炎最关键时刻,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蔡甸知音湖畔修建一座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25日下午,武汉市决定在火神山医院之外,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通常,3万多平米的传染病医院,业内正常完工周期以年计。但火神山、雷神山建设,与抗击新冠肺炎大局成败系于一身,中建三局的回答是:“坚决完成任务!”
“基建狂魔”是以这样一种“夺命狂奔”的姿态上线的:1月23日当晚,中建三局即刻调集武汉市正在加班的5个建设项目中的工人,迅速展开场地平整等工作。仅用两天多时间,他们挖填40万方土,填平地基高差,夯实了火神山建设的基础。
然而,“两山”建设总指挥——刚上任一个月的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卫国头疼的是,春节期间是传统建筑行业冬歇期,人机物料本就极度短缺。怎么办?广发“英雄令”。于是,在年三十的中建三局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流传得最多的招工启示是:“兄弟,国家有难,咱们一起去火神山(雷神山)拼命吧!”
1月26日晚11点15分,中建三局一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工作群发出了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召集令。11点30分,肖能文发出了请战短信,请战的名单上除了他自己,还加上了儿子肖辉、徒弟丁超的名字。1月27日,肖能文带着儿子肖辉、徒弟丁超,驱车三小时从老家麻城赶往雷神山,在来武汉的车上他们收到了电子版的复工证明。到达现场后,他们马上投入生产,负责项目病护区钢结构的施工。
刚到知天命之年的肖能文,1987年10月加入中建三局,从事电焊以及焊接管理工作33年,斩获“楚天名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焊工”“荆楚楷模”等业内顶级荣誉。此前,他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抢工期的时候,“就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基本是两班倒,一个班12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但在雷神山,肖能文觉得,雄安的工作强度“那都不是事”。
肖能文在病房区与工人作钢支柱安装作业交底。 摄影:袁早霞
2月5日,2月5日 肖能文与儿子、徒弟在雷神山医院合影。 摄影:袁早霞
“最难的是雷神山ICU钢构安装时候,本来设计工期是48小时就非常非常紧张了,后来现场调整为36个小时,听到这消息内心其实是崩溃的,还不能在团队面前表露出来,只能拼了命去带头干……”
肖能文与同事,将所有的场地、人员、设备都用到每分每秒。土建还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结构的十余台汽车吊设备已全部现场待命。构件到场之后,先将钢梁在地面做整体拼装,三根柱子之间的钢梁全部焊好,然后开始吊装。在吊的过程中,另一组钢梁就地拼装,吊装与拼装同时进行,不浪费一秒钟的时间。用这样的方法,比常规的先吊钢柱,再吊装钢梁的工序,要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奋战8天,肖能文团队完成深化钢构件8000件,制作安装3000件,图纸输出1100张,钢支座长度10300米,屋面8500平米,总用钢量1700吨。
25岁的肖辉回忆说,老肖管理300多人的团队,通常是早班6点起床,6点半开会给各班组交底,随后除了吃饭外,这个班就要干到第二天早晨6点,睡四五个小时,再开始下一个24小时的晚班。肖辉说:“他都50岁的人了,有时候还是很担心能否吃得消。像我们这些20多岁的后生,现场每天至少要走两万多步,最累的时候两条腿都在打摆子,靠着钢构件都能睡着……”
肖能文团队同3.4万名“两山”工友在10天工期内,挑战极限。他们搭建的,不仅仅是支撑雷神山医院的根根钢筋铁骨,更是与疫情赛跑的希望。“早一天建好,早一天医院投入使用,就能挽救更多同胞、老乡的性命,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在拼命努力,没别的,豁出去了……”25岁的肖辉说,“其实,我们做了自己该做、能做的事情,内心都蛮自豪、很骄傲。也希望今天我们所做的,能被人记住,不要忘记了。”
中建三局总经理陈卫国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创造了可载入史册的奇迹,也体现了新时代建设者的“两山精神”:“‘两山’建设太难,能参与‘两山’建设,是我们所有基建人一辈子的光荣。”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网事·感动2020”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日前,武汉雷神山医院发布隔离病区整体效果图和病房样板模型。目前,医疗隔离区场地基础已全部完成, 12万平方米防渗膜图基本...
咸宁网讯:疫情虽无情,服务显大爱。肩有担当,疫情短信频宣传配合政府部门加强政策措施解读和疫情防护宣传,截止目前已累计发...
2月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43床做咽拭子”……2月8日中午12时,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二病区的对讲机里不停地呼叫,护...
题:他们,闻令即动挑重担新华社记者梅世雄、黎云、贾启龙“在武汉的日子,每天都像在打仗。”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
题:使命如山——火神山医院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记事新华社记者贾启龙、黎云2月3日起, 1400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开始承担...
激情满格的“护航员”新华社记者贾启龙、黎云抵达武汉那天起,金鑫就进入了“战备”状态:为了第一时间启用医疗设备,金鑫和战...
题:和时间拼速度与死神抢生命——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里的“生死战”新华社记者黎云贾启龙廖君侯文坤传染病ICU病房被称为...
爱是一道光——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呼吸与危重症专家宋立强■解放军报记者高立英中国军网记者高辉通讯员王煜宋立强在工作中...
题:赵玉英的“心”药方——发生在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的故事黎云、刘会宾、王均波火神山医院收治的首批50名患者,其中2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陕西,有这样三名年轻的“逆行者”,他们分别从一个普通货车司机变身救援物资运输司机、从一个打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