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平米的实验室,是他们的主战场
“赤壁的样品来了,还能加吗?这一批下午四点前要出来……”
2月13日上午,市疾控中心实验大楼三楼走廊上,检验科张莉主任正隔着玻璃,用对讲机与PCR实验室(加强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沟通着。
实验室里,三位身着三级防护的检测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前,正在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样本的核酸提取工作,听到呼叫,其中一位起身从传递窗取走样品,核对无误后即转身投入到紧张的实验中。
“在我中心实验室负责核酸检测的人员中,有4位是来自辽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专家,此时正在进行核酸提取工作的就有2位辽宁的老师。”张莉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组派专家对口支援湖北省各地市,根据安排辽宁省疾控中心迅速派出张眉眉、鄂爽、王文思、于维君4名核酸检测专家对口支援咸宁市疾控中心。如今他们已经在咸宁工作13天,那间38平米的实验室,就是他们的主战场。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所副所长张眉眉是辽宁疾控专家团队的领队,47岁的她半开玩笑地说:“这个团队是70后、80后、90后组成的,我最大,要带领团队坚决完成防控任务。”
走出实验室,他们的衣物被汗水湿透
抵达咸宁时,已经是正月初七夜里九点。在空旷的咸宁北站台上,四人留下与咸宁的第一张合影,休整之后的第二天他们就立即上岗,过起了实验室、休息地点两点一线的生活。
疫情发生后,咸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就站到了抗疫工作的最前沿,承担起了全市新冠病例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
一份样本从进入实验室到结果的出具,体现的就是生物安全保障和检测操作的协调配合。从实验前准备、个人防护、样本收取、样本核对、样本处理、试剂准备、核酸提取、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分析、出具报告、场所消毒到可以开展下一轮检测工作至需要5个小时以上。
实验人员需要在直径只有几毫米的加样孔中处理样本和试剂,即便再熟练,也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在实验室工作还是很辛苦的,在高峰期,一天最多有200多份检验样品,几乎不停歇。通过了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需要三级防护,内外两层隔离衣,中间一层防护服,还要戴上N95医用口罩、防护目镜、便携送风系统、防护面罩、三层乳胶手套。
“为了在能在个人三级防护的情况下可以连续3至4个时工作,我们进实验室前尽量少吃饭、少喝水。防护服透气性差,每次从实验室出来,衣物已被汗水湿透。我们真的怕自己着凉发烧,因为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我们不能离开我们的阵地!”专家队成员鄂爽说。
疫情过后,他们想好好看看咸宁
来到近两千公里外的咸宁,四个人离家匆忙,又奋战在防控一线,家人难免牵挂。
张眉眉的孩子正值初三下学期,是人生的关键期。不能在家陪伴,她总是在下班后通过电话、视频关心孩子生活学习。
鄂爽是辽宁省疾控中心艾滋病与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他1月10日刚刚完成援疆任务,1月21日便放弃休假,投身于辽宁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防控工作,这次又应国家召唤驰援湖北咸宁。他笑称,自己姓鄂,和鄂有缘,来了就一定尽心尽责,争做守护咸宁人民健康的卫士。
1989年出生的王文思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她说:“我是年轻人,又是党员,使命当前,义不容辞。”家人的支持是她最大的依靠。
团队里最年轻的90后于维君刚“升级”当爸,宝宝才几个月。虽然舍不得妻子孩子,但他知道,为了更多家庭的团聚,就必须竭尽全力,早日战胜疫情。
对于专家工作队不远千里来咸宁支援,咸宁表示深深的感谢。咸宁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把他们当做家人,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照顾。
2月8日,辽宁专家队和市疾控中心检验团队一起过了一个简单的元宵节。疫情期间,一碗汤圆就是最温情的表达。张眉眉说:“希望疫情快点过去,人们都能团聚。等疫情过去,一定要好好看看咸宁!”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萱)
编辑:hefan
上一篇:
风雪之下,防疫加劲
下一篇:
战疫情、在一线,省地质四队志愿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