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 138名从云南省6所医院抽调的医务人员组成的云南首批援助医疗队抵达咸宁市;2月12日,从云南省十多家医院抽调的350余名医务人员奔赴咸宁。
近一个多月来,云南医疗队成员忙碌在咸宁抗疫一线。他们以白衣天使的责任担当、医者的仁心大爱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投身疫情阻击战。
日前,本报记者奔赴各地,听我市医护人员讲述他们眼中的云南医疗队。
通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全细海:
“我年纪虽然比他大一轮,但由衷地敬佩他!”
“他要轮休调整了,说实话,真心舍不得。”2月27日,通山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内,副院长全细海谈起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何建林时敬佩不已。
1月28日,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15名医护人员抵达通山,何建林是领队。
随和、认真,是全细海对何建林的第一印象。全细海说,何建林带领队员到通山后,积极主动与通山对接,双方快速融合,组建成一支强有力的抗疫医疗团队。
“他的专业水平很高。”全细海说,为增强医院收治能力,何建林及时组织制定了标准化收治流程,并以表格的形式让不同的医生在新冠肺炎患者收治上做到同质化。他还及时给同事解读最新诊疗方案,不断提升整体医疗实力。
晚上研究诊疗方案,白天忙着收治患者,这是何建林的生活常态。
何建林总能想法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让对方积极配合,提高诊疗成效。
有天查房时,一位老年患者有抵触情绪。何建林沟通发现他信仰佛教,立即背诵一段心经,对方瞬间提升好感,积极配合治疗。重症患者张女士(化名)得知武汉朋友相继病危,失去康复信心。“你出院那天,我一定来送你。”何建林坚定的语气让张女士主动抓起氧气面罩,紧紧扣在脸上。
“他心里总牵挂着同事的安危。”全细海说,何建林对同事说得最多的就是注意安全。
有一次,何建林病区内查房时不慎将防护服挂破。走出污染区后,他没有过多在意自己的情况,而是紧盯着即将进入污染区的同事,让他们每人多穿一件隔离服后才安心。
“这是他今早发给我的,真的特别感动。”全细海指着手机里的诊疗流程图说,何建林马上要轮休调整了,连夜制作了最新的诊疗流程图,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
“我年纪虽然比他大一轮,但由衷地敬佩他!”全细海说。 (记者 宋文虎)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童娜:
“她的笑容很美,让人难忘。”
到咸宁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科护士赵燕秋被安排到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月30日,她被分配到该院重症监护室。
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童娜告诉记者,医院采取一名咸宁医护搭配两名云南医疗队队员的工作方式,搭班对象并不固定,但两人第一次搭班时,她就记住了赵燕秋。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童娜对赵燕秋感受不到丝毫陌生与隔阂。两人一边穿防护服,一边“话痨”般作自我介绍,让原本繁琐而苦闷的复杂程序变得格外轻松。一来二去,童娜就喜欢和赵燕秋搭班。“她的笑容很美,让人难忘。”童娜说。
“相处几次之后,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别看她今年才30岁,但却是一名有9年胸外科工作经验、身经百战的老护士。”童娜介绍,赵燕秋是家中的独生女,为了能来咸宁支援,她想方设法说服了父母,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荆楚鏖战穿金甲,新冠不灭终不还。”这是父母送给赵燕秋的诗,包含对她的牵挂和期待。赵燕秋也以自己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给病人做咽拭子是护理操作中风险最大、也是医护人员最容易感染的工作,但每遇到这种工作,她总会抢着去做。”童娜说,每次给病人做完咽拭子操作后,赵燕秋还不忘对病人们进行心理辅导,带着大家一起高喊加油。
“我差点想要放弃,但你的鼓励就好像绳索一般拉着我,让我走出了绝望深渊!”“非常感谢你们,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
每当病人通过短信向她致谢时,赵燕秋总会语重心长地回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记得出院后要注意饮食,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病人们一个个出院,是她最开心的事情。”童娜说,赵燕秋的乐观活泼、细心博爱不仅得到了患者们的认可,也不断感染着身边的搭档们,给大家以信心和力量。
(记者 吴文谨)
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旭燕:
“越艰难越危险的活,他们越抢着干!”
“云南医疗队真的是实打实的急先锋,越是艰难、危险的活儿,他们就越抢着干!”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旭燕说。
市中心医院主要收治的是危重症患者,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C11床就是最危重的患者之一,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刚入院时,患者有害怕、担心、焦虑心理,日常交流只能写出来,医护人员给他鼓励、加油,同时也电话联系他的亲人给他鼓励。以减少他的负面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长时间卧床带来很多麻烦。患者的尾骶、足跟皮肤已经发红长水泡。下肢也不怎么活动,为了预防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病情加重,马楠护士长经常鼓励患者多运动,加强皮肤护理并帮助进行下肢康复训练,邓小丽护士长经常到病床前手把手教患者做一些合理的小运动。虽然一个个穿防护服的 " 大白 " 人看起来笨重,但却让患者感到了轻松与亲切……
机械通气病人最大的护理难点之一是排痰,痰液及时排出有利于病情恢复,每次吸痰患者都会很难受,剧烈呛咳。他们在日常操作中会先调整好湿化,吸痰前跟患者做好沟通,用手拍背。吸痰时动作轻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有一次上夜班,他们给患者吸完痰后,患者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两句话“我最害怕吸痰,但您的操作我放心”,写完后还竖起了大拇指!
徐旭燕说,医疗队每个护士都很专业、很敬业。每进病房一趟,他们就要忙四五个小时。由于护目镜经常起雾阻碍视线,他们想尽了办法来解决,包括用酒精喷洒,用肥皂水涂在上面不让起雾……
(记者 马丽娅 见习记者 王苒宇)
崇阳县人民医院院感办干事、护士陈琳芳:
“她的乐观与自信,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医院的感染防控是控制病毒传播的核心手段。作为崇阳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感控专职人员,院感办干事陈琳芳于1月21日请愿调到了感染科一线。对于刚刚从事院感工作不到两个月的她来说,在这场激烈的战“疫”中,她倍感压力之大。而云南医疗队的援助,帮她大大减轻了压力。
“当我们还在摸索感控管理的时候,1月28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控办副主任曾海萍的到来,让我仿佛看到了曙光。” 陈琳芳说。
一到前线,曾海萍立刻进入战斗角色,帮助医院逐渐规划布局流程。她重视防控措施和人员意识,而且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角落,还笑称自己是“自来熟”。
“我每天跟她一起在医院穿梭,每一个没有规范防护的人,都逃不过她的法眼。” 陈琳芳说。曾海萍总是说:在隔离病房,不进去看看,怎么能真正了解里面的情况?她担心的,其实是各项清洁消毒有没有执行到位,医务人员在里面是不是安全。每过两天,她都约大家去看看防护物资的储备,如果看到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还充足,她会开心得像个孩子。曾海萍亦师亦友的指导,深深教育了陈琳芳。
再坚强的英雄,心底都有一处柔软是留给家人的。相处的时间多了,陈琳芳了解到,疫情暴发初期,曾海萍瞒着家里年迈的父母,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她总说“作为一名感控人员,我不去谁去?”后来,陈琳芳知道她的体质其实非常弱,不仅患有哮喘,经常头疼,而且去年脚部韧带断裂还没完全康复;更难的是,她对多种抗生素过敏,很不适合上这个战场……
而曾海萍从不在人前显露自己的半点儿不适。每当说起家里独立理性的女儿,她眼泛泪光;说起鼎力支持的丈夫,她满是自豪。她的乐观与自信,深深地感染着大家,有她在,大家从来不觉得孤单,更不会害怕! (记者 马丽娅 见习记者 王苒宇)
嘉鱼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周建生:
“能与他们并肩战斗,我深感荣幸!”
“医疗队态度积极,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嘉鱼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周建生说。
1月29日,当云南援助嘉鱼医疗队第一批15名队员赶赴嘉鱼时,周建生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奋战一个星期了。
“当时病人收治多、周转快,任务十分繁重。”周建生说,经过短暂的熟悉情况,他们很快就理顺了工作,全面参与救治和防控工作。
沈雯是第一批援嘉医疗队队长。到嘉鱼以来,她和本地医护人员一样,救治、会诊、制定方案,没有休息过一天。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一有病情,她就随时参与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周建生说,要找沈雯医生很简单,因为她不是在病房,就是在影像中心研究病例资料。
“我们是来做事的,不是来做客的。”抵达嘉鱼后不久,孙聪医生在熟悉情况后,就主动提出要承担部分患者的日常巡诊和管理。在他的坚持下,周建生将感染科两层楼中的一层病房交由他负责。
“我要到病房去,到病人床头去。”这是医疗队赵孝医生到嘉鱼后的第一个要求。他说,到病房、到床头,亲自看、亲自问,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相较于医生,护士们的工作更琐碎,也更需要耐心。
周建生说,在巡查和服务中,护士们从不叫几号床、也不叫名字,都是叫叔叔、阿姨、大哥或大姐。“他们真的是把病人当亲人。”周建生举了个例子:一天, 80多岁的徐奶奶因四肢无力,无法自己进食。值班护士知道后,就端着饭盒主动一口一口喂老人,喂完饭还细心地给老人拍背,怕她噎着……
“让医生放心,与病人贴心。”尊重病人、贴心服务,就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中,病区的患者对云南护士们给予了高度评价,双方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他们是好医生、好护士,能与他们并肩战斗,我深感荣幸!”周建生说。
(记者 谭昌强 通讯员 龙钰 李军)
赤壁市人民医院发热病区护士长吴星星:
“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令人崇敬!”
“很幸运,我亲眼见证了这一跨越千里援助团队的点点滴滴。” 谈起云南医疗队,赤壁市人民医院发热病区护士长吴星星很兴奋。
赤壁市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在统一安排下,该院隔离四区由云南医疗队心内科余从学医生担任主任、段平秀担任护士长。这一支由心内科、儿科、妇科的医护人员组建的队伍,成为四区的主力军。
余从学的妻子对此放心不下。她在电话里说:“老余,儿子早就坚守在武汉同济医院,其实你可以……”停顿了几秒后,接着说“哎,你是一个医生,更是一个父亲,我知道你身上的担子有千斤重”。谈到这些,余从学把头扭开了,眼里闪烁着泪花。
这一幕让人感动。吴星星说:“没想到父子俩都来到了湖北一线,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令人崇敬!”
“段平秀老师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吴星星说,段平秀是2个未成年孩子的母亲,但她毅然主动报名投身一线。她丈夫也有值守任务,她只好把2岁的儿子送到了体弱多病的婆婆家,9岁的大女儿则托付给了自己的母亲。
段平秀的女儿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希望月亮代替我守护妈妈,抱抱妈妈。”已经一个月没有看到女儿的她顿时哭成泪人。
为了节约珍贵的防护服,段平秀上班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站就是8个小时,甚至更久。走出隔离区后,她汗流浃背、精疲力尽,取下护目镜,额上是无法消除的“抬头纹”, 手也被消毒液反复洗涤脱了皮。
他们虽然很累,但无怨无悔,“疫情不退,绝不回家。”段平秀目光坚定。
云南医疗队员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吴星星等赤壁本土医护人。
“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担当精神,体会到了他们的家庭为抗疫作出的巨大牺牲。”吴星星说。
(记者 黄柱 特约记者童金健 通讯员 陈影)
通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徐勇:
“他们对待患者像对待亲人一样无微不至!”
“楚雄州人民医院的老师们工作认真细致,他们的眼界和思路开阔,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们对待患者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得到了患者的肯定。”通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徐勇说。
ICU重症病区62岁的危重症患者李某某,做完气管切开手术不久,楚雄州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姚群梅带领医护人员对他进行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
除了日常护理,他们给李某某理发、刮胡子、洗脚。患者长时间卧床不能翻身,他们就给他翻身、拍背,竭尽所能减轻患者病痛。
2月18日,患者李某某转往咸宁市中心医院做进一步治疗,临走时,他竖起大拇指向姚群梅带领的医护团队表示感谢。
75岁的重症患者吴某某刚入院时呼吸困难,伴有心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基础疾病。经会诊,医疗队调整治疗方案,对吴某某进行个性化治疗。
3月1日,从前方传来好消息,吴某某的核酸检测结果初次转为阴性。目前,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非常感谢云南的医生、护士们!感谢党和国家派这么多医疗队来支援湖北,让我很感动……”吴某某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11岁的马某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年龄偏小,容易出现烦躁情绪,云南医生、护士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为了缓解病房气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有的拿出自己的平时吃的方便面、水果、牛奶等送给马某,有的唱歌、跳舞、讲故事……来自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杨梅护士,不仅画了暖心的小漫画送给马某,还给他表演彝族舞蹈。
2月27日,马某治愈出院,“感谢云南的医护人员,他们很关心我。他们不仅医术好,想象力也很好,感谢云南的医生护士!我们一起加油!”他开心地说。
(记者 李嘉)
编辑:hefan
上一篇:
在感动中汲取战“疫”力量
下一篇:
把疫情防控工作再过一遍“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