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鄂东南道委旧址
这是一片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为了新中国的建立,通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为革命牺牲2万余人。
1925年6月,鄂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镇南中学支部委员会成立。此后,镇南中学党支部改为通山特支,并升为县部委,1927年6月改称县委。通山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在鄂南大地上展开了燎原之势。1927年8月,通山农军参加鄂南暴动,以夏桂林为主任的暴动委员会,迅速占领县城并成立了全国最早的一批红色政权——工农政府委员会,夏桂林担任委员长。
《红色中华报》头条号外(照片)咸宁市档案馆藏
《红色中华报》头条号外刊登“湘鄂赣红军大获胜利”的专讯,对当时红军消灭敌谢彬部二团,占领通山县城进行了宣传,极大的鼓舞了苏区军民 。
1928年1月,已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的夏桂林不幸被捕,英勇牺牲,但他领导的工农暴动在通山革命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今天的通山县石门楚王山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的人们来这里瞻仰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曾是咸、蒲、崇、通中心县委和四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33年10月下旬,鄂东南道委在这里召开了执委扩大会议。
咸、蒲、崇、通中心县委和四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照片)咸宁市档案馆藏
如今“巩固苏区”四个鲜红大字依然夺目。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十七军从这里起步,开始了浴血奋战的历程。
鄂东南是湘鄂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山曾经长时间为鄂东南道委机关驻地,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那段时间,中共鄂东南道委曾经三迁通山。
中共鄂东南道委第一次迁至通山是在1932年10月,随着苏区革命形势变化,中共鄂东南道委迁往沙店老街,通山苏区一时间成为鄂东南革命斗争的中心。 1933年,为更好地指挥全区斗争,鄂东南道委迁入大幕山中的兰田村,在此召开第一、二次常委扩大会议,史称“兰田会议”
此后不久,鄂东道委在石门坎召开道委执委扩大会,作出决议,发展冷水坪根据地,作好道委机关南迁冷水坪的准备。1934年3月,鄂东南道委迁至崇山峻岭之中的三界冷水坪。
1935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省委特派员、鄂东南道委书记、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吴致民,遭敌偷袭,不幸牺牲。为了纪念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鄂东南苏区的杰出领导人,湘鄂赣省委将修、武、崇、通县改为胡梓县(胡梓是吴致民的别名,因为吴致民经常留满脸胡须,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胡子”,遂化名“胡梓”)。
鄂东南道委后来改为西北特委(代表团),它迁入冷水坪的三年时间正是革命最为艰苦的阶段,作为鄂东南人民革命的最后屏障,坚持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1937年10月,从这里集结共产党员、干部和红军游击队员400来人,整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第二营,奔赴抗日新战场,为民族独立再建功勋。
“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红色通山,它是革命老区峥嵘岁月的真实映照,它是革命烈士血染的风采,它是红色的土地,漫山遍野,更是灿烂的红色天空,无边无际……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鄂南秋收暴动与首批县级红色政权的建立
孟翠芳(通山)楚王山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通山县南林桥石门村,纪念园的广场正前方矗立一幅巨大的雕塑,鲜红的火炬做背景,预示...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通山县委书记石玉华说,通山始终高举“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大旗前行,步伐铿锵,作为不断。为实现...
许爱琼(嘉鱼)从通山采风归来,已是深夜,一个人仰望这寂静的星空,没一丝的睡意。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燎原到通...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文虎、通讯员焦阳、郑梦溪报道:2日,记者沿着核电路前往隐水洞,道路两侧花草丛生,远处青山烟...
咸宁网讯(通讯员施仕寨)4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石玉华,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洪豪赴武汉市与鄂旅投公司成功签...
曹荷香(通山)你总以阳光的姿态呈现出现在哪,哪里便有了温暖寒冬,北风匆匆地来去我是阳光下的影子你,是否听到我心底种子破...
咸宁网讯记者宋文虎报道:13日上午,市政协主席曾国平来到通山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集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
咸宁网讯通讯员柯昆鹏报道:12月22日,朱旋农名师工作室对口通山实验高中开展结对帮扶送教活动。通山实验高中化学教师纷纷表示...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宋文虎、通讯员汪延煜报道:11月25日,通山县大畈文教特色小镇项目签约仪式在县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举行...
咸宁网讯特约记者徐大发报道:近日,深圳市宝安区鸿雁文学社、石岩文学创作协会一行15人来到通山观光交流,与通山作协的作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