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干净整洁、道路宽阔平整、游园玲珑别致、田垄阡陌交错、农人插秧正忙……6月6日,走进崇阳县路口镇团山村周家湾,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诗意村居图。
“我们这里过去是‘脏乱差’出了名,如今却是大变样!”谈起村湾的变化,八旬老党员周开基打开了话匣子。
村湾共商规划
周家湾仅17户66人,原属小水村,后并入团山村后成为该村十五组。过去,村湾破败不堪,村民人心涣散。变化,从去年9月1日开始。
当晚,一场围绕“共同缔造试点”的村湾夜话在这里举行,现场却散发出浓烈的“火药味”。原来,村民头回听说“共同缔造”,所以“油盐不进”。
“百闻不如一见!隔壁的白霓镇共同缔造试点建设工作已经走在前面,成效也摆在那里,要不我租辆大巴车带你们一起去看看?”村党支部书记沈斐的一席话让争论“戛然而止”。
第二天一大早,一辆大巴车停在周家湾门前。沈斐喊上湾里的党员、群众代表和一些不理解的村民,一同前往白霓镇白霓村、洪泉村、大市村及回头岭村参观。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参观途中,大家看到这些村湾的变化,渐渐“不自在”了。他们开始主动与白霓镇的党员群众“搭讪”,讨教村湾规划、景观布局、资金来源……
“别人的村湾搞得那么好,我们不能落下风……”回来后,大家的思想受到“洗礼”。又是一次村湾夜话,大家一致表示“我同意”“我支持”。
就这样,周家湾正式拉开“共同缔造”试点建设的序幕。
乡里变了模样
周开基老人曾是村里的老支书。他带头参与共同缔造试点建设活动,同76岁的老伴及家人一起,清理自家门前的菜地,主动迁走路旁的坟茔,还发动儿子捐款3000元,建成湾子里首个小游园。
休闲步道、石桌石凳、健身器材……游园虽小,却是“五脏俱全”。
“以前,特别羡慕隔壁湾子的‘口袋公园’,现在自家门口也有了。儿孙们常年在外打拼,回来时也能让他们在这里歇歇脚,更有意义的是让村湾里的小朋友有个嬉戏的地方。”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退休干部周移房的老家在周家湾。他总是热心推动村湾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被党员群众推选为村湾党支部书记兼村湾理事会理事长。
乡贤丁学珍考虑到村湾党支部刚成立不久,需要一个较大的议事场地,便将自家140平米的堂屋粉刷一新,供村湾党支部作办公场所。
群众的参与,才是共同缔造的真谛。在一轮又一轮湾子夜话中,周家湾确定了共同缔造“十个一”方案:
亮起一片灯,护砌一池塘,彩绘一面墙,拓硬一条村路,整修一条沟渠,打造一个口袋公园……
找对了路,周家湾一天一个样,山上山下处处是风景!
群众幸福满满
“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一时间办好群众拥护的事情,大家才会服你!”周移房感慨道。
原来,村民开始最迫切的需求是要有一个晒谷场。起初,周移房打算将这事作为开展共同缔造的切入点。
可修建晒谷场的预算费用约40万元,而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仅14万元。经过他多次上门沟通,村民刘全华、刘春明、刘春良等愿意让出自家自留地来修建晒谷场。
随后,周移房又到各家各户去发动,组织大家投工投劳……仅用35天时间和14万元项目资金,就建好了两个400平米的晒谷场。
“丰收季节晒谷子,平日里还能方便大家停车,真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村民们个个称赞。
村湾改造,资金是难题。周移房带头捐款5000元,还倡议村民根据自身能力以捐资投劳的方式参与,村民纷纷响应,共筹集到资金57.8万元。
如今,周家湾村湾理事会还组建了环境卫生评比队、志愿服务队、文化活动队、积分超市,建立了村湾评比奖惩的长效机制,开展“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村湾最美家庭”等系列评比活动,村湾慢慢变成为村民心中那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马丽娅 通讯员 胡雪辉
编辑:何珊
上一篇:
多方参与 多方融合 多方受益 我市首家村湾幸福合作社成立
下一篇: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问效于民 共同缔造让人民广场越来越靓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夏正锋、通讯员李瑞丰1月31日,市委书记丁小强率党代表小组成员赴赤壁市开展2019年第1期党代表联系基...
咸宁网讯通讯员孟娟报道:“镇村干部上门帮我们整治环境卫生,我们也不能落后了!本次活动官桥镇共200余人参与,清理垃圾3吨...
咸宁网讯特约记者王能朗、通讯员黎海波、郑梦溪报道:日前,通山县组织部机关的17名干部深入洪港镇洪港村,进农户、到田野,...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报道:29日,市委书记丁小强赴通城县开展2019年第9期党代表联系日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马丽娅报道:29日上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赴崇阳县白霓镇杨洪村开展党代表联系日暨“不...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社会人心的关键时刻,肖岭乡三角村村“两委”、县政府服务大数据局驻村工作队和村卫生室工作...
咸宁网讯通讯员吴少华、陈建雄、李俊芳报道:为落实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座谈会上“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对区司法局提出...
目前“红色书屋”已配置各类书籍2000余册,台式电脑4台,寒暑假期间吸引村民、学生借阅书籍超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