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3专题 >> 网络中国节·七夕 >> 动态 >> 正文

【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说瑶绣,真“巧”!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3-08-22 11:49

原标题:【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说瑶绣,真“巧”!

【我的中国节·七夕“绣”巧时】

导语:“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今年8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穿针乞巧是七夕的重要习俗。古时,女子们在月光下穿针引线,乞求巧艺。如今,有这样一群“织女”将传统手艺传承创新,各展所长,各显其巧。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 李素芳

前几天,我在手机里无意翻到了几张荷花照片,上面配了这样一段文字:“荷花的花语是清白、纯洁、坚贞、信仰和爱情,‘荷’与‘和’谐音,寓意祥和。” 本是闲来无事,偶作“低头客”,可谁承想竟翻腾出了手艺人的创作欲。线团、布料就在手边,灵感就在脑袋里,得,干呗!三下五除二,一个瑶绣荷花项链完成了。即便是小玩意,也应该有属于它的名字。有了!“‘荷’情‘合’礼”——有爱恋之心,又取百年好合之意。

瑶绣荷花项链(受访者供图)

在我们瑶族服饰中,瑶绣是最出彩的部分,头饰、袖饰、襟饰、腰饰,处处可见巧心。“女孩不会绣花,找不到郎家”,以前,在我们广西贺州,瑶家姑娘的嫁衣都要自己亲手绣。种棉、纺线、织布、染色、剪裁、刺绣、成衣,全套手艺都得学。

要说特色,我们的瑶绣是在中心处下针,从里往外绣;又以“反面绣”为特色,从布料反面下针,在绣品正面呈现图案,要求非常精细,否则就要返工。

所以呀,七夕聊瑶族,可真“巧”!

瑶绣“情侣装”(受访者供图)

云无常形,随风而成。这和瑶绣很像。刺绣时,绣娘是没有现成图案参考的,全凭日常的观察、积累。这里是花那里是草,这里是林那里是崖。瑶乡的山水景物,经绣娘巧手,全都化作了衣服上那千奇百态的花纹图案。

对于有语言没文字的瑶胞来说,瑶绣就是记录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图案里藏着故事哩!

贺州瑶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因绣娘大多“关门绣花”,所以“养在深闺人未识”。2004年我到杭州打工,看到苏绣的兴盛很受震动,便决心回乡创业,让瑶绣这棵非遗大树重新开出万千花。

穿着瑶族服饰的蓝越谦(左)与李素芳(右)合影(蓝越谦供图)

这些年,在政府扶持下,我们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一批精美实用的产品。2016年,我创作的《瑶族盘王印章》《年年有鱼》两种刺绣图案作品,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用在了商务笔记本的封面上。2022年,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瑶族女孩蓝越谦,还穿着我制作的瑶族服饰登上了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

总策划:张宁

监制:廖慧 李方舟

策划:张倩

协调: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

采访:董大正 王瑾雯

视觉设计:王灿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甜蜜经济升温 湖北七夕鲜花与巧克力销量全国第八
下一篇: 网络中国节·七夕|浪漫是一种民族风格,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