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北京3月31日电(记者任欢)民政部31日在京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今年清明节群众踏青祭扫、安葬悼念、追思亲人的需求将明显增长,各地民政部门将千方百计提升祭扫服务保障水平,毫不松懈地做好清明节各项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确保清明节祭扫安全文明有序。
“为确保清明节祭扫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民政部专门成立了清明节祭扫工作办公室,由部领导和司领导带班值班,及时统筹调度各地祭扫服务保障情况。同时要求各地民政部门相应设立清明节祭扫工作办公室或建立专门工作机制,负责清明节祭扫工作的统筹协调、信息发布和监测预警等工作。”王金华说。
王金华介绍,民政部对殡葬服务机构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殡葬服务机构通过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渠道,及时发布祭扫相关信息,方便群众及时掌握祭扫动态;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服务标准规范,做到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惠民措施公开公示;从方便群众祭扫出发,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强化人文关怀等方面,想方设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不断提升公众满意度。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保留线下服务传统模式,设立绿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体祭扫需求。
“祭扫方式是群众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载体,传统的祭扫方式,如烧纸、供香、敬酒、跪拜、燃放鞭炮、供奉食品等,许多方式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祭扫方式也有差异。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深化和移风易俗推进,一些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逐步涌现,如鲜花祭扫、绿化植树、家庭追思、社区或集体公祭等方式,体现了文明现代祭扫新风尚。”王金华表示,为此,民政部要求各地加大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骨灰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活动,鼓励引导更多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大力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鼓励引导群众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不断丰富清明节日内涵,倡树移风易俗新风尚。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01日 03版)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今天,为他们刷屏!
下一篇:
关于规范网络祭扫秩序 倡导文明新风尚的通知
穿汉服、逛国风集市等也引领了一波端午新风尚。微博投票:琴棋书画、京剧、武术、舞蹈等国粹艺术580票汉服、团扇、国风美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今日起,光明日报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专版,通过生动的事实、丰富的史料和翔实...
随着“七一”党的生日临近,贵阳市喜迎建党百年的氛围日益浓厚,红色元素扮靓大街小巷。
光明日报记者吴琳光明日报通讯员李素梅“李大钊先生以文报国,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宝贵的思想财富、重要的红色基因、独特的精神密码。
近日,河北沧州京剧团推出“2020年戏曲消夏惠民演出(线上版)”,将线下剧场转移到线上,通过网络播出京剧经典剧目,计划演出4...
8月30日, “格物匠心——福建传统工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光明日报》(2020年08月31日0...
光明日报讯(记者刘艳杰 通讯员姚青)9月1日晚,青岛莱西市吕剧团创作排演的现代吕剧《民心安处是吾乡》在青岛人民会堂首演。...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延禧宫烫样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一紫禁城宫殿何以能坚固600年丹宸,就是宫...
吟诗词、观非遗、赏民俗、做月饼……28日下午,一场别具一格的“网络中国节·中秋”节日文化展示活动在北京前门大街北京坊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