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3专题 >> 新春走基层 >> 记者手记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包坨溢出家乡味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01-30 08:48

1月20日,除夕前夜。三叔朱忠德一家人从厦门驱车赶回通山过年,围在火堆旁制作包坨。

在通山,春节前制作包坨,是一种独特的过节“仪式”。

包坨是通山的传统特色食品,在通山境内有着悠久历史。和北方水饺一样,每到过年时通山人必吃,寓意团圆、吉祥。

“三年没回家,家里变化好大。”火堆旁,几位刚刚到家的叔叔婶婶们,一边忙着加入制包坨的队伍,一边兴致勃勃地聊着家乡的新变化——

沿村的河道很整洁,修得很漂亮;乡政府新建的室外羽毛球场和网球场很好;乡里还通了到县城的纯电动公交车,方便极了……家乡一年一个样,引得不少村民从外地回乡生活。

包坨由坨馅和坨皮组成,制作起来非常繁琐。三叔将煮熟的芋头和红薯去皮,放进薯粉中,均匀用力揉搓成团,面团揉到按下去迅速回弹。

一个孩子上前按了一下,面团瞬间留下了一个黑黑的指印。在大人们的笑声中,三叔提议道,要让孩子们多参与,将制包坨的技术传下去。于是,“80后”“90后”“00后”也加入制包坨的行列。

“包坨的馅是因人而定的,每家不同。封口处皮的厚薄,密实程度直接体现其做包坨水平。”在老一辈人的手把手教授中,弟弟妹妹们开始像模像样地帮忙,簸箕里一会儿就放满圆滚滚的包坨。

晶莹透剔的包坨,色、香、味俱全。包坨做好后,三婶让我们各自带些回家,再送些给邻居们尝尝。

回忆起儿时,包坨有如碗口大小,一个就能吃饱。现在的包坨经过改良,个头变小了,坨馅的食材从以前的两种变成了十几种,更加丰富了。

包坨的形式在变,不变的是包在其中的情感。

形似汤圆的包坨,让沉寂三年的厨房热闹了起来,让从远方回家的人心暖了起来,让邻里亲朋的情谊浓了起来。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新春走基层】团年饭里话新生
下一篇: 【新春走基层】文艺春晚闹新春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