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实小的大门时,我刚满六岁,还是个懵懂的孩童。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方小小的天地会在我的生命中刻下如此深刻的印记。十七年后,我以教师的身份重新站在校门前,那个曾经懵懂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了要牵着更多小手走进知识殿堂的引路人。
命运的安排总是让人觉得妙不可言,大学毕业后,我坚定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回到了这座我熟悉的小城。当我再次踏进实小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各种现代化的设备让人目不暇接,时代的变化让人感叹不已,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然而,当我走至雅行楼时,脚步却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这里,曾经是承载了无数人记忆的艺术长廊。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小学时代,看见了那个懵懂的小女孩正和小伙伴们聚精会神地趴在橱窗前,仔细地欣赏画作。这份跨时空的缘分,让今天的我站在这里时,心里满是对教育传承的感动。
那时候的体育课,最令人雀跃的,莫过于体育老师说解散后的自由时光,我们像一群撒欢的麻雀,叽叽喳喳的扑向长廊的石凳。夏日的长廊格外迷人,是我们炎热中的“遮阳伞”,每当跑完步时身上还带着汗珠,我们坐在石凳上乘凉,风吹过时凉爽极了。我们总是会争夺一块区域的石凳,因为那里正对着全校最漂亮的橱窗,没错,就是我们自己班的橱窗。
不同于现在的展示板,那时候的橱窗方方正正的,嵌着厚重的玻璃,连边框也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却是那时我们挥洒创意的画布。每个小小的橱窗都各具特色,凝结着各班的心血。每期一个主题,同学们总是会想尽办法用各种材料去装饰橱窗,每次都会为此讨论很久,直到制定出最完美的计划。同学们总是会在每个装饰橱窗的日子积极的报名参加,争夺装饰橱窗的资格。
记得有一次是“儿童节”主题,我们班画了很多鲜活的小人儿来庆祝六一,但仍觉得不够好,为了让我们的橱窗更加出色,我和另外几个小伙伴在每个闲暇的午后,都绞尽脑汁地思考创意来给橱窗“添砖加瓦”。每次经过橱窗时,还会偷偷观察别人班的进度。夕阳西下时,我们总舍不得走,心里还惦记着明天该往橱窗里给小人儿加点什么装饰品好。作品完成后路过时,也总要竖起耳朵听听其他同学的评价。被夸了之后总是在心里乐开了花,现在想来,那种创作后被认可的雀跃,对我来说,就是最初期的美的启蒙,在小小的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美的种子。
时光荏苒,艺术长廊早已被崭新的教学楼取代,那些厚重的玻璃橱窗也换成了便捷的展示板。然而每当我再次走过这里,记忆总会突然鲜活起来,总会想起脸颊贴在玻璃上欣赏画作时冰凉的触感,总会想起垫着脚尖才能打开的玻璃橱窗,还有一群拿着画笔尽情创作的小人儿。微风吹过,仿佛长廊里还回荡着银铃般的笑声。那些稍显笨拙却又满怀真诚的创作,早已在时光里凝成琥珀。当年为了装饰品的摆放都能争论不休的孩子们,如今正把这份对美的执着传递给下一代。
这些温暖岁月的记忆,将是我生命中精心保存的玻璃瓶,永远在我的记忆长河里妥帖安置,成为我对于美的启蒙。让我知道,美不止是创造出来的作品,更是用心创作的过程。为人师后,每当看到孩子们用心的装饰着新教室的展示板时,眼神中也闪烁着和我们当时一样的光芒。我知道,艺术长廊从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每一代孩子心里继续延续着关于美的启蒙。(咸宁市实验小学 邓睿思)
编辑:何珊
上一篇: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舞台
下一篇:
微光相伴,温暖同行
作家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采风活动,将文学触角伸展到基层生活最深处,汲取了创作营养,开阔了创作思路,激发了创作热情,要...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通讯员张丹艺术创作之泉要长流不息,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有一大“亮点”:...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陈希子、通讯员张丹报道:近日,市文联在嘉鱼县举行光年城堡文艺创作基地暨咸宁市文艺家工作室挂牌仪式。...
既做文化“码头”,又做文化“源头”——上海把14台优秀新创剧目“请进家门”光明日报记者颜维琦10月24日晚,随着序曲《好大...
近年来,我市作家协会会员和文学爱好者创作热情高涨,创作发表的作品数量大幅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
咸宁网讯通讯员周益民报道:近日,咸安区作协召开文学创作座谈会,进一步了解近年来全区文学创作现状,布置下一步创作任务,促...
我驱车离开居住着黄庭坚后裔的灵官桥古村,对白云山更多了一份神秘的敬意,隐居修道的张良,退隐避战的孔赏荷,幽居创作的孔新,这...
游海、严运胜于上世纪60年代出生,咸安区本土诗人,两人于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后搁笔30多年直到近几年才重拾爱好,近两年多...
摄影作品《驻村扶贫日记》是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桂林在2015年-2018年间,用组照的形式纪录通山县大路乡新桥冯村在咸宁市委驻...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通讯员张丹近日,市书法家协会的成员们,集体创作20米“勇斗疫魔,大爱无疆”书法长卷,表达对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