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赵旭)晨光跃过群山,推开薄雾,洒在热气腾腾的煎饼摊上。不一会儿,斜对角的水果摊主史丽娟率先“开麦”,一嗓清脆的吆喝划破冬日宁静,四周的叫卖声随之而来、此起彼伏。就这样,北京平谷区大华山镇的年货大集热闹了起来。 穿梭其间,灯笼春联、糖果小吃、锅碗瓢盆、生鲜花卉,目不暇接。史丽娟专卖水果,“赶集的人多,临时叫儿子过来搭把手。”在不间断地询价、称秤和收款声中,她抽空抬起胳膊擦抹了鬓角的汗珠。 1月24日,顾客在北京平谷区大华山镇集市选购年货。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小镇里,大集仍扮演着重要的年货采购渠道,乍一看和从前别无两样,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新意”。 轻装上阵轻装归,赶集不再为囤货。记者注意到,大集上几乎见不到拎大包的顾客,一辆手拉车或两只食品袋便是来往人群的“标配”。在平谷北大市场年货大集经营服装生意26年的王红说,10多年之前,不少顾客都是全家出动买年货,甚至要背着麻袋、编织袋来赶集。 “过去,年前总要囤一堆鲜肉,再买些韭菜、芹菜等‘细菜’,回家先把肉煮熟放在厢房的缸里,好储存久一点,过个‘肥年’。”高楠感慨,如今,网购便捷,且村镇里开了综合商超,人们都愿意现吃现买。 1月24日,在北京平谷区大华山镇大集上拍摄的红灯笼。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品味变“刁钻”,多为高品质买单。有着23年大集摆摊经验的史丽娟说,起初她的水果摊色彩单调,长期只有橘子、苹果、香蕉,近些年连年上新,阳光玫瑰葡萄、四川果冻橙、东南亚榴莲……天南海北的水果才能满足消费者味蕾,她的摊位也从4米延长到了12米。 北大市场年货大集上,陈柳军紧凑的家纺商铺挤着十多名选购布料的顾客。“年前买沙发垫、新床单被套的人比较多,现在大家基本只买亲肤性好的纯棉布料,也不偏爱大红大紫,而是以素雅简约为主。”陈柳军说。多名大集商家表示,如今线上线下选项多,一定程度上倒逼他们的服务“更上一层楼”。 1月24日,顾客在北京平谷区大华山镇集市选购年货。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信息、物流如此发达的今天,赶大集买年货为何依然红火? 在北大市场年货大集里,“00后”返乡大学生张雨杉,正陪母亲挑选对联、窗花。“自打小时候,我爸妈每年都带我到大集买年货。初中那会儿一度觉得赶集‘土’,长大了才明白,在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街上陪家人走走看看,是虚拟空间带不来的精神享受。”张雨杉说。 小镇里的时光,走得不慌不忙。对于年长的人们,过年没有砍价、试吃的赶集体验,似乎不完整。他们中间,仍有不少人从口袋里掏出纸币,守护着岁月的印记。在年轻人看来,一年紧张的工作、学习后,在赶年集中卸下“班味”,换上“松弛”,不仅能品味人间烟火,还能汲取情绪价值。 如今,赶年集,不仅在于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年货,更重要的是,还让生活多了一份仪式感。无论时间如何流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从未改变。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团圆年丨学习进行时:贴心话语 饱含祝福
下一篇:
最暖心的祝福,最深切的牵挂——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足迹感悟为民初心
王蒙徽(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来源:3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王蒙徽(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
8月28日,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分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
针对反映强烈的限定交易、歧视性规定等突出问题,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在提升自身开放水平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和各国发展创造互...
9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相关指导意见,提出将组建全国“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行动将融入东西部协作和省域内区域协调...
疫情期间,陈平原通过线上直播为学生上课。北京研究别注重“都”淡化“城”记者:您曾经提出“北京学”,当时提出这个研究门类...
咸宁网讯(通讯员 李小蒙)6月24日,我市向阳湖文化和五七干校研究专家、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李城外应邀到北京大学讲学。
推荐理由:本书集结了百余位北大教授的读书分享与治学感言,呈现了北大人的思想精华、学术风采。
”比新文学同仁都要早,在1917年2月李大钊便发表过一篇《可怜之人力车夫》,除了怜悯体恤之外,李大钊提出了不少切实的措施来...
咸宁网讯记者汪俊东、通讯员郑玉蕾、冯波报道:8月2日,咸安区咸宁高中将考取北大和西安交大的喜报送到孙文进、李鑫等5位同学...
大集山,既是一座充满灵性的山脉,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