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专家认为,今年以来消费总体呈现恢复态势,但三季度内,洪涝灾害等因素可能继续影响居民消费恢复节奏。为此,要加大力度提振内需,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点。
消费增势恢复可期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在研究人士看来,7月消费增长有所放缓,主要受到局部疫情及气象灾害等因素影响,此类影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一旦消除,消费增势有望恢复正常。
“受疫情和地产销售回落等影响,居住品类和可选商品消费增速回落相对明显。”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称,三季度内,部分因素仍可能会持续影响居民消费恢复的节奏。
中金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表示,7月数据不及预期大半是由于临时性因素。消费数据存在季末效应,即6月增速会较高,而7月增速往往会季节性回落。同时,洪涝灾害和疫情反弹也对消费形成拖累。往后看,洪涝灾害后当地消费或逐步恢复,但疫情反弹对消费的影响可能集中在8月体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经所所长陈及认为,当前消费增速有所下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未来消费增势会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
挖掘新型消费等增长点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由于全球经济仍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疫情反复、洪涝灾害对经济的正常复苏路径形成干扰,生产动能的持续和有效需求的变化也值得关注。下阶段,稳增长压力加大,应继续加大力度提振内需,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点。
陈及认为,稳消费必须采取系统性、综合性的政策措施,可以考虑在生产、消费和收入分配环节出台针对性的举措。
面对收入结构性分化、居民储蓄较高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胡祖铨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二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措施,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着力缓解输入性通胀对中小企业、中下游行业造成的冲击。四是围绕改善民生拓展消费需求,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研究员关乐宁看来,新型消费还有很大活力待释放。相关部门应持续聚焦新型消费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从强化新型消费基础设施、促进消费新业态发展、优化新型消费环境等各方面,多措并举、精准施策,释放新型消费的巨大活力。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人民银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关键领域新一轮扩内需大幕将启长短相济挖潜消费能力、新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再加力“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发展格局下扩内需...
11月份国民经济恢复态势持续显现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今年经济增速为正唯一主要经济体昨天(1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
经济日报讯记者周琳报道:江苏省苏州市面向符合条件的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 12月11日20时正式生效。这些数字...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多个部门和地方政府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创新融合,面向“互联网+医疗健康...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对GDP的贡献接近六成。未来我国银发消费、农村消费的增长潜力巨大,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将持...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运用包括5G在内的各种新技术,创造新消费。今后,我们将要提升城市消费,扩大农村消费,...
“双11”不仅是我国消费升级、经济转型的展示窗口,也验证了我国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消...
新华社上海9月28日电 题:消费热、旅游旺、文化浓——国庆中秋“超长”黄金周热点前瞻新华社记者陈爱平、罗鑫、余俊杰...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要减少“低欲望心态”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促进居民消费,必须构建积极的消费欲望,打造新型的消费模式,加快消费步伐,因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