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风,吹得赤壁市余家桥乡赤壁大丰收果业合作社果园里的桃树叶飒飒作响。
潘映红正在和两个村民一起整理果园,把桃树上过多的幼果剪掉,为长势良好的果子留出生长空间。
今年50岁的潘映红,从2008年开始种水果,15年来,她用勤劳和汗水,走出了一条水果飘香的致富路,并带领赤壁市余家桥乡丛林村村民走出了一条小康路。
杨梅酸甜入心脾
在杨梅树中穿行,再到蓝莓园踱步 ……近日,潘映红带着记者绕行村里的水果基地。这里,是她连续奋斗15年打造的“水果王国”。
2008年,潘映红的老父亲没想到,女儿家具生意做得好好的,突然说要到农村发展农业,要学种水果。好好的钱不拿,要搞不赚钱的农业,这让老父亲火了,对女儿大喊“滚回武汉”。
潘映红不依,父亲也没法。
潘映红拿着200万元积蓄,种了200亩杨梅。不曾想,因为第一次种植没经验,购买的杨梅大树得病死了,毁了丰收的希望,也差点摧毁了她的田园梦。
站在杨梅林面前,潘映红回忆起当时的窘迫:“本来信誓旦旦,结果得到的是别人的可怜。积蓄花光了,头也抬不起来。”她说,自己当年执意去村里种水果,没想到梦想刚起航,就“翻了船”。
丛林村有座望梅山,上面自然生长了野生杨梅。潘映红一次和朋友到望梅山游玩,看到漫山遍野的野杨梅,忍不住摘了一颗放入口中,酸甜多汁,口留余香。潘映红意识到,望梅山是种植杨梅的好地方,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才能种出如此美味。
“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潘映红又筹资从外地引种,种上了新的小杨梅树苗。
潘映红没想到,自己成了赤壁市第一个种植杨梅的人。
“杨梅送到水果店,店主担心大家不认识,不敢买。”无奈之下,潘映红借来一张桌子,在水果店门前摆摊示范,不到半小时,15公斤杨梅一扫而空,销路由此打开。
从丛林村到余家桥乡,再到赤壁市城区,当时,市场上的杨梅,大部分由潘映红种植供应。
这些年,杨梅种植面积扩展到1700亩。在她的影响下,赤壁各地杨梅种植大棚渐渐多了起来。
挖到第一桶金的潘映红再接再厉,陆续发展蓝莓品种,个人种植面积达到600亩。曾经的“老板娘”,成了大家羡慕的“水果王”。
“为了打响品牌,基地里所有水果都是有机种植。”潘映红说,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她意识到口碑对于整个产业的重要性,在健康种植的基础上,她选择性进行控产,以确保良好的口感。水果品质越来越好,市场行情也水涨船高。
酒香四溢飘万里
2017年,丛林村的杨梅销售遇到了瓶颈,近1700亩杨梅压着卖不出去,有的直接掉在果园里烂了。杨梅滞销,潘映红心急如焚,忙着联系一些老客户或是酿酒厂来收购杨梅。尽量让老百姓的损失降低点,能捡一文是一文。
当时,潘映红也在思考:今年倒是这样了,明年呢?村里的杨梅产业发展还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走深加工的路子。
在朋友帮助下,潘映红得知,虽然杨梅上市只有短短一两个月,而且保存不易,但是将其酿成酒就能最大限度延长杨梅的经济价值。
白酒的醇香配上杨梅的甘甜,试想中午在日头下回到清凉的家中,来一杯剔透的杨梅酒,想必好酒之人都不会拒绝。
2018年,潘映红将做杨梅酒的想法付诸实践,运转手头的资源尝试杨梅酒的酿制。
在此之前,她其实深思熟虑过无数个日夜,比如突破传统做杨梅酒会不会被人接受?如何才能做出既有白酒的口感,又不缺杨梅的香味?多少度的白酒最适合?
当年端午前后杨梅熟了,公司贮存了大批杨梅和不同年份的成品杨梅酒,聘请了几名高级调酒师,开始着手杨梅酒的尝试。
发酵、限制、蒸馏、调配、一道道工序下来,第一批试验品出窖。潘映红是第一个尝鲜的“小白鼠”,酒体色泽澄清透明,一开壶一股杨梅味儿就钻进鼻子,但是入口时,杨梅的鲜香味似乎没能和酒融入一块儿。
感觉不满意,就继续调配杨梅比例和蒸馏步骤,第二批、第三批……直到自己满意了,她才邀请酒友来品尝,同时恳求他们给出最真实的意见。
“咦,这酒怎么有那么香的杨梅味,之前都没见过。”无数次聚餐时带上杨梅白酒给朋友分享,在没有告知详情的情况下,许多朋友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那段时间,潘映红不管是自己组织饭局还是参加朋友的饭局,都是拎着几瓶自家酿的杨梅酒,尝过之后请大家点评。经过几年的尝试,潘映红酿成的杨梅酒开始向市场进军。
从2018年开始,潘映红引进生产线,打造存储基地和冷库,杨梅酒的储存量可达1200吨。同时,她也组建了一支团队,全心全力酿制杨梅酒,并将新诞生的杨梅酒命名为“金梅”,希望它能带着余家桥杨梅的好声誉飞向世界各地。
带着自家的杨梅白酒进军市场后,潘映红找准杨梅酒的目标群体和产品定位。众所周知,传统杨梅酒就是“杨梅+白酒”的组合,多少杨梅多少酒都是看得见的比例,而金梅酒因为工序的要求,要2斤杨梅,才能出1斤白酒,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注定只能走高端白酒路线。
定位好高端礼品路线,包装也成了非常重要的事。经过重重筛选,潘映红为“金梅”杨梅酒定制了多种精致包装,用古朴、雅致的包装风格结合杨梅白酒的香醇,让杨梅白酒的客户不仅限于获得味觉上的体验,也能在视觉上品鉴杨梅的醉人味道。
带领村民奔富路
“映红,种杨梅到底赚不赚钱?病虫害好不好控制”“每亩投入多少,产出多少”“水果市场行情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周期性规律”……看着潘映红的水果基地逐渐扩大,曾经取笑过她的乡亲们纷纷前来打探。
大家的热情,让潘映红看到了这个偏远山村富起来的希望。“技术我义务教,市场我义务找,收益我分文不取。”潘映红说。
“种一亩水果,一年纯收入有1万多元,谁不心动?”正在自家果园里除草的村民杨九明告诉记者,他家种了20亩杨梅,从前种水稻玉米只能基本维持生活,“自从潘总带着我们种果树以后,我家的收入是从前的两三倍。孩子读书也供得起了,家里房子也盖起了,真的太感谢她了!”
2008年,潘映红在丛林村承包了200多亩山地,种下第一株杨梅果树。她家不断地扩大种植规模,现在已达到2500多亩果园。
潘映红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全村、全社会的人富了才算富。”她带动了丛林村30余户农户种植杨梅和其他水果,全村所有水果进行有机种植,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没有潘总,就没有如今圆了致富梦的丛林村。”杨九明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丛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村、文明村、富裕村。
近年来,赤壁市旅游业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潜力无限。
何不依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到基地里来采摘水果?潘映红说,村里水流潺潺,林木成荫,景色秀丽,这就是村里的金字招牌。
有迷人的秀丽风光,又有诱人的水果飘香,潘映红带领村民经过多年努力,使丛林村成了乡村旅游“打卡”地。每逢周末,村里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辆,游客们采摘、游览、搞活动……不亦乐乎。
2021年,潘映红当选赤壁市人大代表。潘映红说:“人大代表为人民,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责任。我既要干好劳动,也要当好代表。现在跟群众一起干,累是累了点,但就像吃着自己种的果子一样,心里甜。”
潘映红还说,未来的丛林村,将立足乡村旅游和水果产业,走文旅农融合发展之路,让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武汉农商行咸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云昊深入企业 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下一篇:
开展银校合作 共话乡村振兴 中南民族大学与崇阳农商行开展座谈交流
据悉,这部电影主要拍摄环境是在热带雨林中,甚至丛林连续拍摄了8天夜戏,炎热的天气、突如其来的暴雨、泥泞的山路、丛林的蚊...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朱亚平、通讯员冯景、杨在辉报道:3月31日,我市召开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联席会议主要职...
咸宁网讯记者朱亚平、通讯员杨在辉报道:4月9日,我市召开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工作座谈会,为进一步推进“万千百”工程建言献策...
为助力咸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更好地挖掘乡村旅游优质资源,充分展示咸宁市乡村对外形象,日前,咸宁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7月13日上午,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细林率文旅、住建、农业农村、规划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赴咸安开展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
同时还吸引各地企业、客商投资咸宁旅游项目,助推咸宁旅游做大做强,真正把乡村旅游打造成咸宁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一定要让村民融进来得实惠孟祥伟到咸安调研“万千百工程”建设侧记旨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万千百工程”...
要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工作分工、落实责任要求,实行属地管理,项目主体在县、责任在县,牵头单位也要发挥牵头...
咸宁网讯记者周萱、张欢报道:3月2日, ,今年,我市将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冲刺全省文旅工作...
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后,多位代表委员围绕报告并结合旅游行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