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驯服野马,而是唤醒沉睡的星辰。”在嘉鱼县实验小学的梧桐树影里,陈红莉轻抚着泛黄的教案本,眼角漾开的笑纹里藏着三十年的教育密码。这位48岁的优秀教师,用半生光阴在粉笔灰染白的鬓发间,在两千余名学生的成长轨迹里,写就了一部“陶行知式”的育人传奇。
1996年秋日的晨光里,19岁的陈红莉推开五年级(3)班教室的门。散落的课本、此起彼伏的嬉闹声,与后墙成绩单上刺眼的“全镇倒数第一”形成鲜明对比。这个被戏称为“烫手山芋”的班级,已经换了3位班主任。
“我们是一家人。”轻柔却坚定的开场白,像春雨滴入干涸的土地。面对满堂惊愕的眼神,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开始施展教育魔法:她把《草船借箭》变成角色扮演剧场,让“小诸葛”们用方言争论计谋;把《桂林山水》化作纸上旅行,用彩色粉笔勾勒出漓江的九曲十八弯。当琅琅书声替代了吵闹,当工整的作文本摞成小山,教育的奇迹正在悄然发生。
留守儿童小军的转变最令人动容。这个曾因沉迷游戏而眼神涣散的少年,在陈红莉办公桌旁的“专属座位”上,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全对的听写。两年后,他以全镇第三的成绩考入重点初中时,书包里珍藏着老师手绘的“进步曲线图”。
“班级管理不是束缚的绳索,而是托举雏鹰的风。”陈红莉独创的“三度法则”,在三十载岁月里淬炼成金。尺度、温度、精度构成的立体网络中,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
在“班级宪法”制定会上,孩子们争得面红耳赤:“上课偷吃零食扣几分?”“主动捡垃圾要不要加分?”这份由47个手印见证的公约,最终化作墙上的水墨长卷。而在“成长档案袋”里,工整的作业纸与歪扭的道歉信同样珍贵,记录着生命拔节的细微声响。
2021届学生小雨的档案袋里,收藏着32张“勇气卡”。这个曾经说话就脸红的女孩,在陈红莉设计的“课前三分钟”舞台上,从背诵古诗到即兴演讲,最终在全县朗诵比赛中摘得桂冠。如今她的档案袋作为“勇气标本”,激励着更多孩子突破自我。
在陈红莉的办公桌上,陶行知文集与平板电脑和谐共处。30本泛黄的听课笔记旁,是她在“湖北好课堂”竞赛中的获奖微课视频。这位“教海摆渡人”,始终保持着教育创新的敏感度。
她的论文《小学语文高年段习作能力提升策略》在核心期刊发表,而更令她骄傲的,是年轻教师小张的成长。“陈老师教我用思维导图解构课文,现在我的班也成了‘故事大王训练营’。”小张说着,眼里闪动着当年陈红莉接手“问题班级”时的光芒。
2023年教师节,陈红莉收到一份特殊礼物——曾经的问题学生大壮,带着自己创办的绘本馆设计图来看望恩师。“您当年说我画在作业本上的涂鸦有灵气,现在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颜色。”三十年前播下的种子,已然长成亭亭嘉木。
夕阳为教室镀上金边,陈红莉轻拭着“师德楷模”奖杯,目光却始终流连在学生的笑脸照片墙上。这个在三尺讲台耕耘半生的教育人,依然保持着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的习惯。她说:“教育是场静待花开的守望,我要做的,就是永远做春天最先到场的那个人。”粉笔灰纷纷扬扬,落成岁月最美的勋章。
(记者 朱亚平)
编辑:何珊
上一篇:
青春在讲台闪光 ——记崇阳县天城中学教师张艳新
下一篇:
讲台燃星火 化雨育繁花 ——记咸宁市温泉中学教师王芬芳
创新社会中的全能型人才讲述人:汪永富(市教科院院长)在鄂南高中从事教学、行政工作21年后, 2016年,我调到市教科院工作。...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文虎特约记者孔帆升海南咸宁商会会长孔祥富,是通山县慈口乡下泉村岩山庄人,他在外致富后不忘乡邻,相...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子川通讯员李婷婷3月10日,咸安区温泉办事处金叶社区联合市启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30余名家长和孩子...
领队周舟拿起话筒给孩子们“开讲了”,她要求孩子们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并鼓励孩子们完成今天的书画学习任务和手工任务,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