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桂花,在黄土高原上能扎根吗?
去甘肃支教前,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志愿者胡啟林有过这样的担忧。但他启程时,还是带上了在实验室里培育出的桂花种苗。他说,支教就像是播种梦想,希望来自咸宁的“种子”能陪伴黄土高原的孩子一同成长。
12年前,星火支教的发起人——湖北科技学院2009级学生刘金龙正是怀着这样的理想走上支教之路。2011年,在时任辅导员余光强的指导下,刘金龙等8名志愿者在甘肃省会宁县金塘小学点燃了星火支教的第一颗火种。自此,星火生生不息,持续燃烧了十二年。
一场双向奔赴
跃动的篮球,奔跑的少年,此起彼伏的助威……8月4日,在甘肃甘谷县磐安镇四十铺小学,星火支教夏令营的村小BA正在举行,这是山里娃们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竞技体育项目,也是夏令营第一次举办村小BA。
12年来,一批批“山里娃”在星火支教夏令营体会到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把课文演成情景剧,第一次阅读绘本,第一次用废旧物品制作服装走秀,第一次触摸钢琴发出美妙的乐声……
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悄然间为山里的孩子打开一扇理想的窗。
即将升上四年级的磐安镇尉家沟小学学生李康成深受支教老师文小玉的影响,立志要考好大学。他说:“我看过老师的笔记,特别工整认真,我要像他一样。”
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星火支教夏令营学生高佩说:“乡村夏令营虽然短暂,却影响了我的人生方向。”
12年来,星火支教陆续为甘肃、安徽、青海以及咸宁本地的56所学校的15328名乡村学生提供助学支教服务。
其实,受益的并不仅仅是乡村的孩子。对于志愿者来说,星火支教像是一场双向奔赴,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收获了成长。
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学会精打细算;从学生转变成教师;从对未来感到迷茫到如今坚定理想……支教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
今年成为志愿者的何茜茹说:“以前对西部地区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新闻,这次有了切身体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次支教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一路筑梦前行
连续吃一个月土豆是什么感觉?星火支教的志愿者深有感触。
支教条件艰苦,十来个人挤在一间教室打地铺;经费有限,每天土豆、辣椒换着吃;想好好洗一次澡,要到镇上澡堂……
环境虽苦,但志愿者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学校后面的黄土山顶能看见最美的晚霞。”“有个学生偷偷跟我分享他的梦想,开心!”“刚来时想家,现在觉得我们队伍就是一个大家庭。”……
志愿者邓佳佳说:“当老师、来支教是我的梦想。”
“来甘肃后,想法有改变吗?”
“没有,更坚定了!”爽朗的邓佳佳一口答道。
流水经过暗礁,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困难并没有让梦想褪色,反而让前进的脚步更坚定。
“对于很多人来说,支教是心中的‘白月光’,但是实现理想需要历经考验。”星火支教指导老师卢瑾说,星火支教每年的选拔非常严格,上千人中只有不到百人脱颖而出。
其实,支教也是卢瑾心中的“白月光”。一批批志愿者到来又毕业,卢瑾一直陪伴团队,走过从青春到成熟的12年。“不断地培养新人,四处争取项目资金,时刻记挂上百人的团队……太难了。”
就在今年暑期夏令营期间,卢瑾的父亲突发疾病离世,她从甘肃赶回咸宁处理完后事,来不及消化巨大的悲痛,又连夜驱车16个小时重返甘肃。
为何如此执着?卢瑾说,星火支教从最初一个人的小梦想发展到今天,它所承载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日益深远,星火需要前行,自己便不能停步。
一个美好愿景
今年是磐安镇尉家沟小学成为星火支教志愿服务基地的第七年。七年来,这里从一个破旧的教学点发展成完全小学,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学校谋发展的结果,也得益于星火支教的助力。
面对可喜的变化,校长李云鹏却始终有抹不去的担忧:“我们的生源虽然在增加,但农村学校生源流失的整体局面没有改变。”李云鹏说,因为师资缺乏,许多家庭上学“舍近求远”,不仅增加经济负担,生源和教师人才流失也形成恶性循环。
“这样的担忧,我在很多位乡村小学校长口中听过。”卢瑾说,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人才的缺乏是乡村教育最大的痛点。“我们从短期支教逐步形成‘暑期夏令营+日常网络直播+顶岗支教’的全覆盖支教模式,就是希望能补充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尽己所能。”
星火支教也切切实实为当地村小带来了变化。
“星火支教的顶岗实习有力地补充了学校师资,志愿者义务开展课后服务,解决了很多留守儿童家庭的难题。”李云鹏说。
咸宁本土学校通山县车田学校与星火支教深度合作后,学校生源不降反增。
磐安镇石家庄小学慕名向星火支教发起“合作邀约”,今年该校夏令营报名火爆,还吸引了不少周边非本校的学生报名。校长石国珍高度赞扬星火支教团队素质高、管理规范。
“甘谷县磐安镇有二三十所中小学、教学点,目前只有四所学校接受暑期支教,就是星火的四个基地。”卢瑾说,“这是对星火的认可。未来,星火支教还将探索小微学校协同发展,汇聚乡村学校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一声“后会有期”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023年夏令营的最后一天,孩子们用文艺演出和展览向老师和家长汇报这个暑假的收获。相遇的快乐与离别的不舍在此刻达到顶峰,现场每一个人都笑中带泪。
甘肃籍学生栾银银为队友们做了一锅当地的浆水面践行。正值大三的栾银银本来学业紧张,但她执意要来支教。她说:“我就是山村的孩子,我想告诉那些‘曾经的我’,走出大山去看看世界。”
最后一课,志愿者周婧怡为孩子们讲述了磐安的红色历史、非遗文化。她说:“走出大山很重要,但是热爱家乡更加重要。”
“每一年都有人离开,也有人到来,星火接力不灭。”卢瑾说,很多“火火”离开了团队,依然心系乡村教育。
曾经的发起人刘金龙毕业后回到甘肃反哺家乡。甘肃籍校友汪斌斌每年无偿帮助星火志愿者做好后勤服务,被大家笑称为星火支教驻甘谷县办事处。还有考研成功的“火火”,入学前专程回到支教的村小,看望曾经的学生。
分别时,有个小女孩说的一句话令志愿者黄言莹印象深刻,她说:小黄老师,后会有期!“这是最好的告别。”黄言莹说,希望他们学好本领再来建设家乡,我们在未来重逢,都变成更好的自己。
临走前,胡啟林在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做成的校园模型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惊喜——一株用橡皮泥捏成的桂花树悄然绽放。孩子们为它取名“福桂”,对这棵小小的树苗寄予美好祝愿。
从咸宁带来的桂花,在黄土高原上能扎根吗?
胡啟林不再有出发前的担忧,因为,这棵小小的树苗,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记者 周萱 章文静
编辑:何珊
上一篇:
通城县隽水小学青年教师读书班开班
下一篇:
咸宁市第二小学让阅读成了别样体验
获评“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第三届咸宁市道德模范”。
咸宁网讯记者焦姣报道:心有光芒,必有远芳,近日, 2020“马云乡村教师奖”出炉,我市崇阳县青山镇尺冲教学点教师王值军获此...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教师队伍的水平...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军光明日报通讯员薛斌“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
全市“十佳师德标兵”——嘉鱼县官桥镇舒桥中学孙家万,长期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带着知识和爱心,来到乡村孩子们的身边,辛勤...
立正,稍息……”7月20日晚七点半,咸安区浮山街道书台社区锦书城小区广场上, 100余名“兵娃娃”身着统一的迷彩服,正在教官...
目前该项目已经形成了以“乡村夏令营”“直播支教”“顶岗支教”为主的3+X模式,从短期支教成长为全年无休的长期支教体系。
洪山高中住校生进门先消毒武大附中校园消杀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的测温通道楚天都市报记者柯称郭会桥揭明玥肖杨张裕通讯员董缀...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王勃、甘源、通讯员丁小波、谭阳清报道:临近开学,崇阳县各学校采取最为严密的防控措施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高中”、“法治学校”,省级“校园管理先进单位”、“课改先进学校”、“绿色文明校园”、“高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