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是情的交流,是爱的传递,是联结学校和家庭的最好桥梁,是做好教师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响应“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的号召,开启了“暖心”的家访之旅。
“爷爷,这是周老师。”一个怯怯的声音,这是班上的学困生小杰。刚分到我们班时,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都不太清楚,一位数乘多位数更是无从下手。小杰曾经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对双胞胎姐姐,有父母、爷爷奶奶的疼爱,可由于爸爸赌博,父母离异,母亲抛下三个孩子去了外地老家,父亲只顾自己,疼爱他的奶奶也刚刚去世。一系列家庭变故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原本就内向的他更加沉默寡言,但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优点,比如勤俭节约,肯学、肯吸收新鲜事物,知识一点就通。在讲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所对应的底边画高时,只讲一遍,他就抓住了要点,还主动教同学,成绩进步很快。听到我的分析和对孩子的夸奖,爷爷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到欣慰:“没想到他还可以教别人。”“我基础差,没想到老师还关注我。”小杰略带腼腆的表情里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和家长的交流中,我鼓励他们重拾生活信心,给孩子撑起一片天。来之前,我已经对小杰家庭做了相关了解,准备了慰问品。临出门时,小杰露出了久违的微笑,那张笑脸让我相信在经历挫折之后,这个家庭一定会重获“新生”。
“老师,我爸爸说在路上,马上到家。”学困生小田一边说,一边搬椅子倒茶水。小田以前在通城老家,与奶奶一起生活,学习不好,爸爸只好在学校旁边租房子,忙生意的空隙中,顺便照顾他。在家访中,我详细了解该生在家学习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并与家长就孩子在学校表现情况进行沟通。“对孩子疏于陪伴,是形成小田胆小的主要原因。与同学交流少,凡事怕出错,不敢尝试。”听了我的分析,小田家长自责对孩子关心少了,表示今后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打电话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感觉家访顺民心,接地气,走进任何一户,家长们都是热情欢迎,异常感动,双方在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分析孩子的教育问题,对症下药,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爱与责任不断延伸,家校之间也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泉都学校 周琼
编辑:何珊
上一篇:
怎样让孩子取得好成绩
下一篇:
“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演好四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