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指出,“无废城市”建设涉及各方面,如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园区的优化和改造、资源利用和环保技术的创新、环境保护产业的培育、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补短板,还涉及城乡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以及居民和社区垃圾分类意识的提升。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中西部地区及城市病相当突出的特大型城市,绝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一年两年就能够完成的。因此,必须立足现实,设计长远的工作方案,稳扎稳打,确保实效。不过,为了树立标杆,还是可以在规模适当的城市中,选择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危废管理成效显著、垃圾分类参与度高的地方开展试点,尽快搭建“无废城市”的工作框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本报综合)
编辑:chenguo
上一篇:
“互联网+”与创新扶贫
下一篇:
特色小镇应建立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