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杰
核心提要:营商环境不佳在本质上是党和国家机关效能不高的外在表现,说到底是“为民境界”“办事效率”和“遵规守纪”的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树立得牢不牢的问题。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和人力资源,而决定这两大要素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营商环境。近几年,“唱衰东北”的声音不绝于耳,虽然不乏一些别有用心者在里面“搅局”,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东北营商环境这步“先手棋”没有下好。
一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对营商环境还普遍重视不够。一方面,有的干部认为招商引资是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事,缺乏主动介入意识,缺乏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也有个别人感到原来所谓的“油水”没了,监督管理也严了,“不拿好处也不办事”“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现象增多了。
二是在项目落地方面,存在上热下冷、前热后冷的现象。很多项目经过多方努力,艰难达成协议,但是项目引进后,有的部门服务意识差,跟踪帮扶不到位,项目迟迟没有落地,严重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招商引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在简政放权方面,存在明放暗不放、放责不放权、吃拿卡要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职权部门和个别“卡脖儿”,把权力运用得淋漓尽致。有的变相暗示,有的雁过拔毛,还有的巧立公司,人为设限进行权力寻租,令投资者苦不堪言、敢怒不敢言。
四是在提供服务方面,效率低下,随意性大。有的干部为民服务“不按规矩按心情”,目无法纪和规矩,全凭个人意愿办事,心情好快点办,心情不好拖着办,打了招呼提速办,没打招呼往后排;有的干部动不动就请假、休假,服务窗口长期见不到人影;甚至有的“暗中使坏”,有事不一次性告知,非要“溜腿”“挑刺”,不折腾几趟不算完。
五是在程序执行方面,存在制度漏洞和叠床架屋现象。一方面,由于制度具有滞后性,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处罚带有弹性,助长了挖门子、找关系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有的程序设计不合理,一件事涉及多人、多部门,轮番评估、轮番检查,层层签、重复签、反复签,缺乏沟通协调机制,不仅造成企业和群众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权责不清、出了事互相推诿的现象。
可以看出,营商环境不佳在本质上是党和国家机关效能不高的外在表现,说到底是“为民境界”“办事效率”和“遵规守纪”的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树立得牢不牢的问题。因此,在优化营商软环境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思想意识要转变。软环境建设不是靠一两个人、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各级党员干部都有责任、有义务打造发展软环境,都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观念。
二是权力清单要变小,进一步捋清工作职权,明晰工作责任,简化工作流程,一个部门能办好的事,就不要交两个部门办,达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的效果。
三是服务质量要变好,培养政务服务“店小二”精神,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四是廉洁用权要变严,要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方法,既要处理好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关系,也要懂得“放活”与“管死”的辩证关系,不能一有问题就扔到“问责”的“大筐”里,对继续吃拿卡要、挑战纪法底线的人,严肃从重处理并公开曝光,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本报综合)
编辑:chenguo
上一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需多管齐下
下一篇:
以新高考推动咸宁教育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