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当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补齐短板、夯实基础,让高质量脱贫攻坚对接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立足“产业兴旺”的目标,巩固乡村居民脱贫攻坚成效。从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实践看,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途径。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诸如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等消费扶贫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乡村居民的就业岗位,进而助推乡村居民收入稳定;另一方面,推动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现代化,突出科技要素的引领作用,将大幅提升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稳定性。
立足“生态宜居”的目标,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兼顾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是部分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应当广泛吸纳乡村居民参与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以此切实提高具有相应劳动能力的乡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合理引导乡村居民发展庭院经济和养殖业合作社,进而促进庭院经济助力增收、合作社现代化科技养殖。
立足“乡风文明”的目标,实现扶志与扶智有效整合、同步推进。参与式扶贫的根本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激发贫困乡村居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要以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加强文化育人、倡导文明新风尚;切实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乡村居民在农闲之余灵活分享乡村公共文化类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加强未成年人基础教育和成年人扫盲培训,通过将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与公共文化建设事业有机结合培育乡村居民积极向上的心态。
立足“治理有效”的目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基层力量。加强乡村基层党建完善当前乡村基层自治制度,提升乡村有效治理能力,进而促进乡村高质量脱贫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立足“生活富裕”的目标,构建乡村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和落脚点,生活富裕说到底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提升乡村居民尤其是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方面,要在现有城乡关联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于城乡融合、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创新,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以充分发挥乡村“两个带头人”作用为抓手,积极探索更有利于“两个带头人”发挥以点带面效应的政策、适时出台更有利于解决相对贫困的帮扶机制
(徐东海)
编辑:hefan
上一篇:
办好农村养老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