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朱封金谱学研究之五]连桐朱氏的前世今生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8-26 23:22

     文公朱熹淳熙年间回婺源主持修谱时,为了有别于其他朱姓,把以茶院府君古僚为一世祖的本族定为婺源茶院朱氏,而在茶院府君的墓葬地连桐还生活着一支朱姓,朱熹称之为连桐朱氏。那么,茶院朱氏与连桐朱氏之间有没有关联呢?为此,本人在深入解读文公朱熹一文的同时,对连桐朱氏的前世今生展开了合理的推测和判断,力争还原一个真实的连桐朱氏。

朱熹在他的那篇《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一文中对连桐朱氏特别载了一笔:今连桐别有朱氏,旧不通谱,近年乃有自言为茶院昆季之后者,犹有南唐谱牒,亦当时镇戌将校也。盖其是非,不可考矣。

昆季,兄弟也。根据大多朱氏宗谱记载,茶院府君古僚之父师古公生有四子,依次为古训、古僚、古祝和古祐。古训在黄墩居住的时间不长,携子迁回了南京,因此,自称茶院府君昆季之后的连桐朱氏就只有是古祝或古祐的后裔了。

目前,居婺源的朱姓人家有两支人马,古僚系和古祝系。但从《江西朱氏源流志》来看,当时朱熹回婺源主持修谱时,婺源还没有古祝的子孙,他们都是明清时期从外地迁到婺源的,因此,基本可以排除文公所说的昆季是古祝的可能。

     如果昆季指的不是古祝,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古祐了。综合各种资料考究,朱熹文中所指的茶院府君昆季,实为亭英侯古祐。古祐是一位带兵将军,正好符合“镇戍将校”一说,因此连桐朱氏自称古祐之后,并以持有南唐谱牒为证。但文公朱熹也是看过旧谱的,他所看到的南唐谱牒,也是记载亭英侯古祐这一支的谱牒,因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古祐的兄弟们,所以,朱熹根据这些记载来续古僚系支谱。正因为朱熹看了古祐这支的谱牒,认为这支自称为茶院府君兄弟之后的连桐朱氏,在谱上没有记载,其实就是当时镇戍的将校之后。

既然南唐谱牒没有记载,那么连桐朱姓怎么还坚持说自己是古祐之后呢?事实并非文公朱熹说的“盖其镇戍将校”那么简单,这些将校的子孙仍言古祐之裔,肯定是有原因的。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古代带兵的将军,想要维系对军队的控制权,个人的魅力当然少不了,但更主要的还得依靠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人,什么是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人?一则有血缘关系的子侄,二则认领的养子或义子。

尽管古代有地位的官宦可以三妻四妾,但生育能力有限,一下子不可能生出那么多儿子替你去看管军队,于是,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认领大量的义子、养子。刘备如此,曹操、董卓亦然,刘裕、桓温、岳飞无不照此办理,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就是靠这些义子、义侄们夺取天下,当了皇帝后,朱元璋还让一部分义子们恢复了原姓。

唐朝末期,先是经历了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后又遭黄巢义军的打击,常年征战不断,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们,为保证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认领义子、养子已是常态。这些义子、养子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基本上都改成与将军同姓,靠战功卓著被封亭英侯的古祐肯定认了不少义子和养子,这些养子、义子被古祐派到各地镇守,其中,婺源则是主要镇守之地,也不排除从其他地方迁到婺源的可能。

这些镇戍将校们的子孙到了朱熹回婺源主持修谱时,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他们都以古祐(茶院府君兄弟)的子孙自居,而朱熹为保持家族血统的纯正,觉得有必要告诉世人这支朱姓的来历,特载明他的考究,非茶院府君昆季之后,“亦当时镇戍将校也”。

时光任苒,日月如梭。一千多年一晃而过,按照发展规律来看,这支朱姓应该发展成一定的族居规模了。可是综合各种朱姓家谱,这支朱姓人家似乎从人间蒸发,不见了踪影。那么连桐这支朱氏到底去了哪里?迁走了,还是被合族了?

从南唐到清末,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战乱,且经历过了几次大的人口迁徙,这其中连桐朱氏也不可避免地有往外迁徙的人马,他们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加之北宋前期修谱只能在贵族间进行,平民家族无缘续谱,他们的世系只能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才得以传承。根据信息传播规律,时间越长,传递次数越多,信息传递就会越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后世子孙们也就慢慢地淡化了自己的出身。

时间到了明朝,进入了史上全面放开修谱的时代,明朝几乎是到了全民修谱的时期,各种家谱就像雨后春笋一般,突然冒了出来。这个时期是中国谱学最繁荣时期,也是最乱的时期,攀附、抄袭、接支等等乱象丛生。因朱熹文学宗师的地位,朝廷仿效对孔子家族的做法,从婺源朱熹的子孙中挑选一人任命并世袭五经博士一职,其职责之一就有对各地朱熹子孙朝廷统计,登记造册。其中,有记载的就进行了两次大的统宗,且都是在朝廷的支持下,分别在嘉靖年间和天启年间,由世袭五经博士朱墅和朱邦相完成,对那些找不到祖宗的朱姓,尤其是从婺源迁出或居住在婺源的朱氏,都不可避免地被统宗。最后都成为了文公朱熹的子孙,朱墅和朱邦相当时就住居在婺源,文公生前不可考的连桐朱氏则被统宗的可能性很高。

历史似乎具有某种戏剧性,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十年浩劫又将许多姓氏家谱毁于一旦。没有了家谱的记载,致使许许多多的姓氏家族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于是,新一轮的合族、接支、统宗在最近的几次修谱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朱氏更不可能游离于外。

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民族的迁徙史,更是一部民族融合发展史,朱姓无论是从曹姓衍变而来,还是从邾国传承而来,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翻开《东溪朱氏家谱》,我朱姓一族溯源到了黄帝之中,乃黄帝之孙颛顼之后,后被武王封国于邾,邾被楚灭,其四处逃散的贵族为纪念故国,便去邑为朱,朱姓由此而来。因此,连桐朱姓被合族也好,改姓也罢,最终离不开炎黄子孙的属性,融入到中华民族之中,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作者:朱封金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以医保支付杠杆撬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宋泓锡自然风水学研究心得之五」学习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