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荣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我们要努力为贫困人口提供稳定就业机会,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组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劳务输出是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基层村社和农户,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等活动,把各项政策和培训计划、岗位需求等信息送到群众家门口,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同时为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政策、信息、技能、岗位等服务和交通补助,扩大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比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最近3年每年平均输出劳动力50万人左右,其中有组织外出务工约占七成,务工收入已经成为该州贫困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方式,人均年劳务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实现了“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促进就业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就业扶贫,一定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就业扶贫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努力把扶贫车间培育成为产业和就业扶贫的企业,推动扶贫企业形成产业链,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梯度转移,为贫困地区开展就业扶贫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脱贫。例如,贵州省正安县曾经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县,后来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吉他产业园,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吉他产地,极大促进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脱贫。
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农业产业扶贫是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化,探索建立大企业支撑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探索形成“公司+农户”“万企帮万村”等精准扶贫模式,稳定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预期;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形成“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汇聚农户力量;以电商发展为基础形成“互联网+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农民参与产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就业和增收。
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职业教育培训是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脱贫的重要方式。调研发现,一些贫困户之所以发展动力不足,缺乏职业技能是第一位的原因。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关键是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更多教育,让贫困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努力把农民培养成为合格产业工人、市场经营者,推动贫困劳动力向技能型、稳定就业型劳动力转变。另一方面,关注就业重点群体,包括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并聚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
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除了社会保障兜底,还应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比如在农村开发保洁、绿化、管水、护林、护草、治安、护路、扶残助弱等公共服务岗位,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这不仅能有效解决贫困劳动力脱贫问题,促进他们融入社会,而且有利于其后代健康成长,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咸宁日报综合)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市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下一篇:
咸宁市中心城区温泉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16年到2020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加1000多万人五年就业扶贫成效显著(权威发布)“截至10月底,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
抓好扶贫车间建设,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务实举措。如通城县共投入2030万元,建成52间钢架结构...
克服疫情影响,完成脱贫任务新华社评论员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
记者21日从国务院扶贫办了解到,为尽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贫困户返岗就业,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广东省扶贫办会同省人力资...
咸宁网讯记者陈希子报道:近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贫困户技能培训班在咸安区汀泗镇古田村顺利进行,来自全村...
依靠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各地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稳定拔除“穷根”新华社记者于文静、周楠、杨静美好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勤...
3月3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王晓东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
3月25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有关会议部署,按...
从短期看,人工智能对就业总量影响相对温和,结构影响重于数量影响,但就业结构性矛盾处于上升通道,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增...
从短期看,人工智能对就业总量影响相对温和,结构影响重于数量影响,但就业结构性矛盾处于上升通道,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