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众多,凝聚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尤显重要。因为其是进行党史 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地情教育的优秀阵地,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百年党史视域下对咸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咸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2010年10月底,咸宁市完成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并编写了《咸宁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文旅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市史志研究中心经过详细调查统计,确认重要革命遗址共151处。但由于革命遗址老化、年久失修、产权属个人所有、被擅自拆毁等原因,张计储故居、鄂南秋收暴动新店事变旧址等26处已经完全损毁,故咸宁市现存重要革命遗址仅125处。其中,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遗址51处,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7处,烈士墓23处,革命领导人故居14处,纪念设施20处。
全市纳入革命文物保护范围的共有6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现存状况良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其中咸安区2处:钱亦石故居、何功伟故居;赤壁市1处: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通城县2处:割耳坡红军烈士纪念碑、通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崇阳县2处:陈寿昌烈士墓、寿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通山县1处:谭氏宗祠。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一般文物点13处,兹不赘述。
二、咸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咸宁各地革命文化遗址在开发利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其不足之处已日渐显现。
保护意识不强烈。红色革命遗址是党史的载体和物化,对咸宁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但建设者在开发的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使得红色革命遗址的综合价值未能受到各方重视。“三无”现象依然存在。
管理责任不到位。对于革命遗址的保护,咸宁市虽设置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管理,但仍存在机构不健全、管理责职不清的现象。
资金保障不充足。长期以来,咸宁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资金来源途径较单一,多为财政拨款,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内涵挖掘不深入。我市红色文化遗址存在着革命内涵挖掘深度不够,革命精神表达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主题不突出、导向不鲜明、内涵不丰富。咸宁红色革命遗址也有一定数量被开发利用出来,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旧是其他地区的“翻版”,而少有地方特色,更缺少全国知名的精品。
三、提升咸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二十余次作过重要指示、批示,三十多次深入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进行考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责任和政治担当。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是革命先辈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一旦损毁,将不复存在。宣传、文旅、财政、交通、史志研究中心等单位应密切配合,结合实际,合理规划,科学实施,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咸宁市曾于2010年完成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但距今已超过十年。时至今日,很多革命遗址的保存状况、维护情况、利用级别等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组织一次新的革命遗址普查。由党史、文旅、文物、史志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认真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对全市范围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兴建的各类纪念馆、展览馆等纪念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彻底摸清全市红色遗产的“家底”。各地要在市级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各自的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本市内的红色资源进行维护和开发,形成“以用促保”的良性循环。
二是“三色”结合,注重协同发展。要加强红色旅游的综合开发,把红色旅游、人文旅游和绿色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对我市红色资源进行研究、挖掘和提炼,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培育形成若干条完整的红色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旅游公路。通城县塘湖镇建成“红色小镇”,注重将地域文化、生态文明、红色资源有机结合,使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协同发展,是有益尝试,应着力推广。近年来,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广大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路径。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红色资源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多角度延伸红色产业链,提高红色资源的“附加值”。在“十四五”期间,要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加快精准扶贫有效结合起来,将咸宁市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带动老区经济发展示范地,同时带动老区人民转变观念,兴办产业,脱贫致富。
三是深挖内涵,致力打造品牌。红色革命遗址是鲜活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凝聚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价值。要深入挖掘咸宁市革命遗址内涵,推动咸宁红色文化、革命精神进机关、进党校、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平台。咸宁市应组织各部门、专家学者对鄂南秋暴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论证“鄂南秋暴精神”,明晰其内涵、要义,提出符合咸宁历史发展的革命内涵,提炼促进咸宁未来腾飞的地方精神。近代以来,这里播撒了革命火种,书写了红色故事,留下了红色烙印。咸宁这些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是当地人民思想和精神的“富矿”,同时也应该成为咸宁的特色与名片。总之,应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鄂南特色,湖北亮点,甚至全国知名的革命遗址开发区、红色旅游精品区,让红色成为咸宁特色发展的重要底色。
咸宁不同时期的革命遗址,是鄂南地区党的历史、革命历史的见证,是红色文化在鄂南大地的物化载体,是党的百年光荣历史在咸宁的客观反映和生动展示。保护、利用和开发好我市现有的革命遗址,能够提升旅游产业品质,促进红色经济增长;丰富思想教育方式,深化思想教育改革;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贾勇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hushaopeng
咸宁网讯通讯员魏渊、余映炫报道:3月1日,赤壁市委党校老师走进赤马港街道营里社区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咸宁网讯通讯员张贤华报道:近日,赤壁市委组织部组织邀请党校讲师为全体机关干部讲授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孟祥伟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用好红色资源彰显咸宁特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见博报道:3月8日上午,...
孟祥伟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咸宁网讯记者 ...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叶子通讯员黄妮)近日,赤壁市文旅局机关党支部联合赤壁体育馆少儿业余体校共同开展以“携手并肩,...
3月5日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国网赤壁市供电公司组织开展“讲党史悟思想·学雷锋志愿行”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汲取向上...
3月12日,崇阳县法院召开全院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精神,对全院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
咸宁网讯记者宋文虎、通讯员郑红霞报道:15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动员部署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党史学...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黄沚瞻报道:3月10日,崇阳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市委常委、崇阳县委书记杭莺出席会议并强调,...
咸宁网讯(记者原子特约记者李蔓通讯员肖一帆)“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投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去,把党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