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围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重大部署、重大举措,擘画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今年的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5年,要推动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让咸宁人居环境更美。咸宁立足自身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实际,解放思想,率先探索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道路,构建起以人为中心的“人、城、境、业”相互协调的城市治理模式。这既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更有助于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形态。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根本要求
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是咸宁立足自身优势的科学选择。一是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咸宁森林覆盖率53.01%,拥有128公里长江岸线,年均水资源总量超80亿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稳居20强。境内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要素一应俱全,有“华中绿肺”“武汉后花园”“香城泉都”之美誉。二是相关基础设施完善。截至2021年底,主城区共建各类公园67个,面积471.3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1.5%,绿地率达38.22%。三是城市名片凸显。咸宁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创新型城市、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项国字号桂冠。
咸宁历史包袱较轻,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起步早。咸宁在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建市时间较短,对自然生态环境开发程度较低,具有历史包袱轻,“船小好掉头”的优势。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自此,全国各地开始进一步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方案。而咸宁市委、市政府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谋划建设生态公园城市,2019年制定颁布了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省级地方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为建立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省市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提供了政策保障。在2022年6月召开的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并成为湖北省级战略。咸宁市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配合,率先制定并发布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地方标准——《公园城市建设指南》,编制了《咸宁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全域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夯实了咸宁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制度根基。这些优势和基础表明,咸宁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能够有效释放各种潜能和优势,走出一条绿色崛起新路。
二、解放思想是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内在要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咸宁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科学理论依据。西方式的现代化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中国式的现代化强调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在城市定位和规划的过程中,要探索出一条从后思式走向前瞻性研究的新路,需要思维转换和战略谋划。国家提出公园城市建设,咸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的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不同以往的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森林城市,不是单纯的“公园+城市”的模式,更不是只看公园数量而大建公园,而是强调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找准平衡点,按照“顺天应人”“千年立城”的要求,进一步彰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生活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价值和社会价值。
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是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破冰。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涵盖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是全面、系统、科学的谋划,是坚定推进绿色发展,围绕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集中精力发展大健康、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文旅等产业,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试点建设,将咸宁打造成践行“两山”理念的先行区。需要咸宁积极对接国家“双碳”战略发展规划,利用好碳汇交易市场。咸宁是全省林业大市,森林覆盖率位居武汉城市圈第一位,森林储碳量高,全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之一,要围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升生态系统储碳功能的同时,精准核算咸宁市森林和城市绿地碳库储量和碳汇能力,探索碳增汇措施,主动思考、积极谋划,探索开发适合本地市情林情的林业碳汇项目,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本质要求
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建设是为了咸宁人民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本质就是“一公三生”,即公共底板上的生态、生活和生产。“一公三生”同时也是“公”“园”“城”“市”四字所代表的意思的总和,即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咸宁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始终把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突出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以及“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社会治理体制。
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建设依赖咸宁人民的共同缔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咸宁城市建设的决定者。列宁曾指出,“革命的理论不可能由人民群众自发形成,需要宣传教育”。因此,需要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组织和宣传,让理论被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只有咸宁人民把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理论内化成自己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做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从而使精神力量变成物质力量。因此,需要政府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有效防控、强化系统来构建完整的自然生态公园建设体系;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来提高市民使命感和参与度;通过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培植内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把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转化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谢昌醒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推广自然系统养生法 增强中华民族免疫力
下一篇: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报道:11月20日,市委书记丁小强主持召开市委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曾国平(2019年1月24日)各位委员、同志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咸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经过全...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按照省委部署要求, 1月29日,市委常委班子召开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在市委办公室机关党支部,大家集中交纳党费,齐诵《党章》,共同研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蒋扬眉、陈爱华2月21日,中国共产党咸宁市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温泉...
学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习资料和《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向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代表的抗...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结晶,都是靠奋斗得来的。”全国...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19日,市委书记丁小强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
在本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全市各党支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