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如何通过践行基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来实现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跃升,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调研组在九月下旬利用一周的时间深入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第八村民小组进行入户蹲点式调查,力求找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密码”。
一、曾经的“老大难”
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八组,位于107国道旁,毗邻京广线和京港澳高速,共有30户(28户常住)、158人。2008年以前,八组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在黄荆塘村十六个村民小组排倒数,没有硬化路,整个村湾经济发展滞后,环境脏乱差,社会管理无序,主要表现为:
一是村民缺乏集体意识,思想涣散,矛盾不断。该组村民均是外来户,分别来自湖北、湖南和四川,共有13个姓、五大派系,人员组成复杂。
2008年之前,村民更多关注自己的“小家”,经常为了宅基地界、田界、山界、地界的分配而矛盾不断。
二是“领头人”选举流于形式。自80年代以来,组长选举举行过多次,基本上是内定,村民要么不去,要么去了说几句“风凉话”就溜了,没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村民对选举漠不关心,认为选谁都一样,投票只是走个过场。”村民罗建新说。
三是资源被挤占,组长无威信。组里的部分山林、水面资源由于长期闲置无人管理而被其他组挤占,原组长黄应希比较懦弱,任由这种现象发展,村民都觉得很憋屈,逐渐对组长丧失信心。“村民犹如一盘散沙,难以组织。”黄荆塘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友说:“曾经的八组以脏、乱、差‘闻名’,在村里各项评比排名中,八组常年垫底。”
二、如今的“明星湾”
如今走进八组——全省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全市“最清洁村湾”,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环绕,水塘清澈见底,马路宽敞漂亮,就像走进乡村公园一样。黄荆塘村八组用基层民主自治实现了嬗变,共同缔造出了一个山清水秀、和谐安乐的“世外桃源”。
一是“卫生民约”推动村民自治破题。“衣服破点没关系,但要干净。”2008年,新当选组长熊荣华决定从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开始,他采取“组委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组民代表大会”三步议事流程通过了“卫生民约”,明确责任范围和奖惩措施,包保到户,由党员带头,全组参与对门前屋后和道路进行卫生清扫,谁家没扫干净就罚款10元(坚持14年,去年才取消)。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卫生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在卫生检查评比栏中公示,在合作社成立之后,还将评比结果与组里的年终分红挂钩,使得村民宁愿多扫一米,也不甘落后。经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八组面貌焕然一新,并且于2015年被评为全省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2018年省住建厅副厅长来检查卫生,对先去的两个村庄都不满意,直到路过八组才大为夸赞。”熊组长骄傲地说。
二是修路打通村民的“心梗阻”。泥巴小路是八组村民曾经的心病,村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条车子进出的路。2010年,熊荣华决定先从修通石子路开始,召集全组30户开组民代表大会商量,决定自筹资金,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通了1.5公里的村组主干道石子路。2013年,组里再次召开组民代表大会商议通过每户集资来硬化道路,并将道路延伸到107国道,彻底结束了八组“车难进,人难行”的落后局面。现在的八组,车辆可以平稳地通达每家每户。
三是“一票否决”保证村民当家作主。黄荆塘村八组的各项决策执行的过程采取三步议事流程,通过组委委员会动议、支部委员会审查、组民代表会议决定的方式,共同商议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务。组委委员会成员是由组民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产生,包括组长1名、会计2名、出纳1名,网格员1名。另外,同步推选监委会成员3名,形成“组委会”+“监委会”自治管理模式。支部委员会包括10名党员,涵盖9户村民。组民代表大会(群众会),由每户推选一名代表产生,涵盖全组30户村民,群众到会率要达到80%才能开会,重大事项要经过组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才能施行,每位代表有一票否决权,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有一票反对,便不予执行。
四是股权制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黄荆塘村八组共有水田322亩、山林434亩,但是由于之前传统耕作方式效率低下,组里大量劳动力外流。全组30户人家,有13户常年不在村里,村里60%以上的田地被闲置。一方面村民增收无门,一方面田地闲置荒废,这一阻碍组里经济发展最大的矛盾迫使村组不得不进行改革。2018年,组长熊荣华先后多次召开组委委员会商讨方案,决定将全组山林、水田一亩算一股量化到户,公路和房前屋后闲田折算公益股,由组里牵头成立合作社统一经营,然后将这一方案在党员会上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方案后,熊荣华召集30户户主召开组民代表大会表决,但遭到了一部分村民的反对,于是熊荣华带着几名党员挨家挨户沟通交流,最终得到了30户村民的一致同意。合作社以2018年组集体未承包到户的土地面积和全组村民自愿流转入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面积为股权设置依据,股权分为土地股和公益股,初始股份为1000股。流转的土地统一交由合作社进行经营管理,村民每年除固定土地流转金收入外,还可以享受合作社盈余收益分配。
比如,合作社建成了350亩竹林鸡养殖基地,散养7000余只土鸡,成立之初商定1000元一股,组里每户可入一到两股。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年底便将47000元的本金退给了股东,每户另外还分到了200元的猪肉。为了体现“共建共享”,合作社鼓励村民人人“带货”。村民每售出一只鸡或一筐蛋提成20元,有的村民仅养鸡一项年收入便可达3万元。另外,依托山地优势,将组内闲置坡地建成133亩有机茶园,在茶园内放养土鸡和山羊,实现种养结合;依托组内连片水田,建设200亩水稻油菜间作基地,每年出产稻谷20万斤、菜籽3万斤。组里负责财务监督的老党员涂军兰算了一笔账:林下养鸡,今年预计毛收入60万元;茶山租赁,组里1年能净赚4万元;再加上200多亩油菜、水稻的收成,今年组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0万元。
五是“幸福合伙人”升级美好生活。该组集体经济壮大后,每年除去分红、留足发展周转资金外,其余资金用来改善基础设施。借着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契机,由合作社拿出部分盈利兜底,打造共享食堂,每年从组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5万元作为共享食堂运营管理资金,由合作社成员担任共享食堂员工,并将组级自产的大米、猪肉、鸡肉、鸡蛋、菜油、蔬菜等直供后勤,实现共享食堂自给自足,确保共享食堂平稳运行。组里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吃饭,80岁以上免费,70岁以上“象征性”收费。为推进乡村移风易俗、遏制铺张浪费,幸福合作社为组内红白喜事推出便宜实惠的标准化菜单,提供便民利民的宴席服务。目前共享食堂正在采购相关用具,年底前便可正式运营。
三、“嬗变”过程的“八组密码”
黄荆塘村八组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基层民主治理道路,这条道路的秘诀在于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于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在于依法建立了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民主机制。
一是民主选举出大公无私的带头人。2008年组长换届,村里原本有意让涂福初当候选人,但是有些村民又建议熊荣华也来参选。熊荣华当时在经营水产养殖,本无意参选,在前组长的再三劝说下,才同意参加选举。“我知道熊荣华以前做过兽医,有技术,后来承包水塘又做得风生水起,是个有能力的人。”前组长黄应希说。当时全组30户有20户来参加选举,熊荣华得13票排第一,但支持率也只有65%。他说:“既然大多数相信我,那我就一颗公心为八组,让反对我当选的7户也心服口服。”他以“心底无私天地宽”赢得民心。“无论组里有什么事,都摆到桌面上来说。”熊荣华坚持“一管两不管(管事,不管钱和账)”,在担任组长的15年里,他不拿组里一分钱,不占一分地,从不让亲戚插手组里的事务。“我的两个儿子一个跑货车,一个开挖机,我常跟他们说,组里事不要掺和,因为乡亲们都在看着,给你们开了口子,我在组里说话就不硬气!”熊荣华对八组有浓烈的乡土情怀,他本可以独立承包养鸡场,但却主动选择了合作社经营,与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为组里村民每人年平均增收近3万元。在当选组长后的三次换届选举期间他都主动选择回避,不参与选举组织筹备,结果都是在全组30户全体参与的情况下全票通过连任组长。他以“一碗水端平”赢得信任。熊荣华主动出击,软硬兼施,依法收回了组里被挤占的部分山林、水面资源。经此以后,村民们的腰杆直起来了,再也没有被别人“欺负”过。原村支书李XX常年不在八组,也不参与合作社劳动,只剩一个空房子留在八组,得知组里要出售一批楠竹,他则想来砍竹子占便宜,熊荣华依法“强硬”劝退了他。合作社共同出工种茶树的时候,熊荣华的弟弟迟到了30分钟,他便让弟弟回去,扣除当天出工工资,决不偏袒。他以“最强大脑”赢得发展。在当组长之前,熊荣华在兽医站工作,后来在黄荆塘村承包鱼塘发展养殖业。他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亲自筹划林下养鸡、有机茶园、小龙虾养殖等工作,自己义务承担技术服务。凡事亲力亲为,组里事务样样都清楚。“他能把组里的事当家里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呢。村湾里没有了吵架、赌博,没有了上访……”村民涂福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二是完善的民主制度设计引来群众的广泛参与。民主治理是多元主体间合作、协商、互动的过程,成功的民主治理往往要看能否为这个过程提供一个完善的制度平台。黄荆塘村八组的转变不只是组长个人的独唱,而是广大组民的大合唱。独创的三步议事流程和“一票否决”,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比如,集体劳动的出工和收益分配方式就很有“民主味”。
出工与分配成正比,严格按照时间上工,迟到不算工,不做工的直接从合作社年底分红扣除工钱,形成制度连环。再比如,今年村湾计划投资16万修建从老刘家到老周家1000米的绿化带。这个项目通过组民代表大会共同决策,从设计到建设都是组民出主意,经过5次组委会讨论,最后召开组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前后决策过程用了2个月,通过民主的形式实现了村民意见的高度统一。
三是集体的经济基础决定民主的上层建筑。黄荆塘村八组实行组经济集体所有制,发展“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为民主治理孕育了肥沃的土壤。集体合作社的营收为村湾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可靠的财政支持,同时也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有效解决了农村的宅基界、田界、山界、地界四大纠纷。农村资源收归集体之后,村民在村湾里除了自己的住宅之外再无“家庭资产”,“领地”纠纷消失了。在合作社的框架下,村民们共同参与经济活动,分享资源、技术和收益。这种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使得村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村庄共同治理。
四是畅通的监督机制促成规范的基层治理。黄荆塘村八组建立了严格的群众监督制度,确保了村组事务的规范运行。“合作社有专职会计和出纳,支出的时候先要通过4个人签字(包括一个党员代表、两个监督委员会人员,一个群众代表),大家认为支出合理后才拿到我这里签字报销;村里放账本的柜子我连钥匙都没有,随时接受群众检查,每一笔账目都一清二楚。”熊荣华说。同时,监事会的成员由组民选举产生,独立于村组领导,负责监督组级事务的执行情况,特别是财务的收支情况。这种独立性确保了监督机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重要的是,监事会将监督结果及时公开,使所有村民都能够了解村组事务的进展,有机会提出建议和批评,实现了广泛的民主参与。
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黄荆塘村八组基层民主治理的成功在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群众个人利益凝结成集体利益,凝聚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集体奋斗。它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一是越到基层越要民主,民主是基层治理最有活力的元素。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民众的直接利益与需求在这里得到最直接的满足,只要做到全过程、全天候、全覆盖的民主,就能实现基层有效治理。八组“一户一把椅子”和“一票否决”让鲜活的基层民主生命力越来越强。
二是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选好带头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一个村湾的兴旺发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好的带头人,熊荣华的个人品格和领导管理能力及发展经济能力直接影响着村湾的发展。
三是让农村的资源重新回归集体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重要经济基础。将农村的土地、水面、林地等生产要素重新整合收归集体,能够为农村提供丰富的经济支持和发展动力。八组集体合作社的营收为村湾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真正实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四是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是基层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基层人大代表既是人民的利益代言人,也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参与者,在基层中扮演着决策者、监督者、服务者的重要角色。熊荣华作为汀泗桥镇的一名人大代表,贯彻“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走出了一条基层人大代表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编辑:hefan
上一篇:
当好“四员” 强化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下一篇:
坚持创新引领 锻造“五型”机关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通讯员龚斌安报道:近日,咸宁市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报道:近期,市总工会、市文联、市工商联(总商会)、团市委、市科协、市社科联相继组织召开第五次代表大...
近期,市总工会、市文联、市工商联(总商会)、团市委、市科协、市社科联相继组织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顺利完成领导班子换届...
1930年8月,中共鄂东特委在阳新县太子庙大屋场的金家祠堂召开鄂东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120余人,会期5天。会议...
6月2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武汉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湖北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2022年6月21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
为人大常委会、代表大会审议相关议题提供服务近年来,我委先后向市人大常委会和代表大会提供市直预算执行综合分析报告16份,为...
1925年8月,青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辞世的一位。也是在这一年...
中国共产党咸宁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名单 (共7名)(2021年12月5日中国共产党咸宁市第六次代表大会预备...
审议通过咸宁市侨联第三届委员会名誉主席、海外委员、海外顾问名单,并颁发荣誉职务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