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指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具体形式,核心目标是推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各县(市、区)应结合实际把握绿色低碳转型方向,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在提升基层干部综合能力、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上下功夫,推动发展方式快转、真转、实转。
一、把握县(市、区)转型重点
县域是转型发展的重心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不折不扣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保证方向正确、重点突出、路径清晰。规划先行,加强与省域战略规划有效衔接。县(市、区)要对照省域战略规划,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区域战略规划,进一步厘清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路径,保证省市县目标和方法一致,实现全省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一盘棋。产业为重,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本地传统产业尤其是汽车、钢铁、化工产业升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率。以产业链供应链思维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以优质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以市场需求导向激发创新动能。积极对接省级创新平台、创新机构等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实效。完善离岸科创园建设,积极推进“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县域”的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更多更快转化。四是守牢底线,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事项。把保护和发展统筹起来,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大力招引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二、抓住转型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转型方向、工作重点确定以后,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就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动力。当前,转变发展方式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准确把握决策部署。基层干部要结合区域实际、职能实际、岗位实际,把自身工作放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中去思考、谋划、推进,不能偏离方向、标新立异。必须快速提升能力本领。基层干部要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立足岗位实际,有效扛起工作责任,无缝衔接、快谋快干。必须全力振奋实干精神。基层干部要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谋定的工作雷厉风行、马上就办。面对矛盾和困难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破除“躺平”心态、“躺赢”幻想。
面对转变发展方式中的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和短板。眼中无光不愿转,信念信心不足,面对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一难两难多难”和“既要又要还要”,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思想;心里无谱不好转,学习系统性不够,对省委统筹保护和发展认识不足,心中缺少转变发展的底气;手上无招不会转,缺少系统观念,找不准发力点,工作缺少针对性;脚下无泥不实转,作风不够务实,对地方实际调研分析不够,听取意见建议不充分,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凭经验感觉。
发挥好基层干部队伍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关键作用,要着力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方面,把握好自身发展和服务全局的关系。《关于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市州培育壮大3-5个自身有基础、发展有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各市州结合自身实际主动作出调整,在招引特色主导产业上精准发力。由于产业基础、资源分布差异,部分市州特色主导产业与全省五大优势产业不够叠合,比如暂不具备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北斗产业的条件和优势。部分基层干部认为,既要立足自身集中精力发展特色产业,又要站位全局服务全省优势产业发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做好科学统筹和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把握好主动转型和兼顾增长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必须要求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就会有“阵痛期”。部分市州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关停并转一批环保未达标化工企业,强化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指标约束,调整招商引资方向,一定程度造成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重大项目落户开工等指标增速下滑。部分基层干部认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作为,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衡量旧动能下降和新动能增长间的关系,发挥好导向作用。
三、准确研判形势抢抓转型机遇
当前,省委明确了“五个以”的实践体系和“五个一”的推动机制,为县域转变发展方式明确了重点、指明了路径,基层干部要准确分析研判形势,善于从内外两个方面找准难得机遇、抢占发展先机。重大战略叠加,基层干部施展才华平台广。当前我国正在加快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布局产业备份基地,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湖北汇聚,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省市县统筹协调,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底气足。“新春第一会”明确推动发展单元由以市县为主体,向省市县统筹协调、统筹推进转型,以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和人文单元来统筹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因市县资源和条件不足而出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能够让基层干部用好优势资源办大事。形成试点经验,基层干部转化实施效率高。当前湖北明确以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编制了发展规划纲要,选择5个市州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办法和工作模式,为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鲜经验。政策精准直达,基层干部服务发展办法多。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关于破解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五大行动”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措施,聚焦市场主体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精准施策,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优化了发展空间。
四、快转真转实转展现基层作为
转变发展方式要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抓住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路径和要求,既要立足自身紧贴实际,又要跳出自身服务全局。明确工作目标,健全责任体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确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路径,制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基层单位工作责任清单,解决好基层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守住基础支撑。准确认识“先立后破”,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把握好“稳”和“进”的辩证关系,稳住看家产业、稳住项目投资、稳住市场主体,做到“不立不破”,同时还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实现“求新突破”。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能力本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具体形式、探索经验、重点任务,坚持绿色转型方向。鼓励基层干部主动走出去,甘当学生,学习借鉴沿海地区先进经验,既学理念、也学方法,既学经验、也学教训。完善考评机制,树立鲜明导向。科学设立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分析数据波动和动能提升的内在联系,树立长远眼光,完善容错机制,引导基层干部敢想、敢试。激发基层干部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更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企业最前沿做出实绩。整治形式主义,推动减促结合。既要整治问题,又要促进工作,减负不是减担当、减作为,不能把减负等同于减少工作任务、降低服务频次,要激励引导基层干部更加主动担当、奋发有为,真正把减负腾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用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心工作中去。
(肖帆 作者系咸宁市招商和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础
下一篇:
激活新质生产力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崇阳县依托幕阜山绿色产业带资源和乡村资源,整体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公园,已建成天城茅井养生小镇、铜钟野樱花天堂小...
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物价运行平稳,基础设施投资恢复经济运行总体处于恢复发展期核心阅读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
同时,张娟文代表认为,乡村有了产业支持,农民就业就有了方向, “三农”发展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
第四产业未来已来,愿《第四产业》扬起一面思想的风帆,带我们一起驶向数据业的星辰大海。
市领导杨良锋、吴刚、吴晓波、李丽、熊享涛,咸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夏福卿出席会议。
19.4:46.5:34.1,这是2010年我市一、二、三产业的比例。 17.5:49:33.5,这是2015年我市一、二、三产业的比例。 五年间...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饶红斌报道:13日至15日,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考察团在我市考察。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与中心主任唐德...
一是要有质量思维,由速度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要改变过去更多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增速、质量和效益的协调...
咸宁市清洁能源产业推进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咸宁网讯记者周荣华报道:2月25日,我市清洁能源产业推进会议召开。市委...
孟祥伟在市委专题会议上强调扎根本地找准方向建好重点产业研究院坚定不移加快推进撤点并校提升教育质量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