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这一专项行动具体包括:自导自演式造假,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以偏概全设置话题,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滥发“新黄色新闻”。目标是遏制“自媒体”摆拍造假风,压缩无底线博流量行为空间,提升“自媒体”发布信息可信度。
整治从“自导自演式造假”入手。2月16日,网友“Thurman猫一杯”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在法国巴黎捡获一年级学生秦朗的寒假作业”迅速引发全网关注热议,正当全网都在为一本小学生作业狂欢之时,“秦朗舅舅”却自曝其行为是“蹭流量”的摆拍。网友“Thurman猫一杯”多平台账号被封,摆拍引流案被公安部点名。摆拍“蹭流量”发布不实信息,弄虚作假欺骗公众,占据网络市场资源,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网络生态。凡此种种,无不污染了网络环境,必须要做到有则清之、毫不手软,无则防范、尽早尽力。只有坚决从源头上治理各类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才能让健康有益的信息更加充盈起来。
这些自导自演式造假新闻的“戏码”都表现出一些共性:它们都紧跟网络动向,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制造虚假热点博流量、利用弱势群体进行流量变现等行为在短时间内收割大量流量后悄然离场,最终让网络环境留下一地鸡毛。如果任由这种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风气在网络空间扩散,不但浪费公共资源,网络环境也注定会变得浮躁和敏感。
在后真相时代,网民对网络品质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如此情况下,一些“自媒体”借助“以偏概全设置话题”片面选取争议或负面词汇,炮制标题党、震惊体式话题,对明知或应知的不实内容恶意散播、跟风炒作、诱骗网民点击浏览。网络空间不应让以偏概全的网络话题肆意撕裂共识。网民需要压制哗众取宠的冲动,拒绝设置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渲染卖惨人设,放大同情心理牟取利益,以迎合低俗需求制造炫富人设,来割裂人心。挑战公众认知底线制造审丑人设,以装疯卖傻、恶俗行为等进行自我丑化,博取关注。任其发展,不仅毒化网络生态,也会败坏世道人心。
所谓的“新黄色新闻”,是指运用煽情化表达手法,配以抓人眼球的标题和封面,制作发布要素不全、真假难辨、质量低下、公共价值缺失的信息内容。如今,在网络平台上,一些内容浮浅却有煽动性、博人眼球的“假新闻”,则被称为“新黄色新闻”。如今,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生态环境中,如何才能拨开信息的迷雾找到真正的价值?网民在网络冲浪时,理性参与才是正确姿势,不被算法逻辑所豢养,才能守住自己的注意力,才能在网络生态环境中的大海里打捞起珍珠,才能被有价值的信息滋养。
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共同精神家园,压紧压实网络信息内容管理责任,切断“毒信息、毒流量”,在繁芜的网络生态环境中,少一些“秦朗巴黎丢作业”类事件占领热榜,才能让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与读者相向而行。
(咸宁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黄行)
编辑:hefan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
下一篇:
提升舆论引导力,基层干部勿“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