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凸显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完善高质量经营主体、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效率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和高效能治理体系为重点,深入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实现高效率资源配置高效能宏观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已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制度支撑。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断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的过程,是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深化和升华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构建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体制的过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尤其是新质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能够更好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无形之手”充分施展、政府“有形之手”有为善为,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统一。有效市场需要高质量经营主体、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效率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支撑。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通过打造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经营主体,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有为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市场有效运行和政府有为善为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和高效能的宏观治理。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可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为实现新阶段目标任务提供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人口年龄结构、资源要素供给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动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快形成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体制机制,既可以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潜在增长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基础。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一些地方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推动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激励各类经营主体凝心聚力搞创新、脚踏实地搞实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保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当前我国还存在妨碍统一市场形成和公平竞争的一些规定和做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准入畅通、规则一致、设施联通和监管协同,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资源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优化配置,有利于畅通经济循环。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能保持和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影响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实施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让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脱颖而出,让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先进生产力和优势主体集聚,让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优势,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动力来源。
统筹各项战略任务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营主体竞争更加公平、市场体系更加统一、市场制度更加高效、政府治理更加协同。
一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的顶层制度设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同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
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产权制度,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让各类经营主体有更多的安全感、归属感,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出台相关意见,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同时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更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更好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四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将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避免“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优化税制结构,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立足实际、聚焦重点,加快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统计制度和体系。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既定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发挥各自优势功能,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原载《经济日报》2024年9月10日第10版)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市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下一篇:
传递地域文化 促进乡村振兴
■向子佑北京冬奥世界观,五湖四海把手牵。
当前以发布新品、开设首店等为代表的首发经济成为激活消费新动能的重要形态,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元旦前夕,两则利好消息令人振奋。一则是咸宁废止17份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政策性文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受到湖北省...
联播+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数字经济健...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明确“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二选一”“大数据杀熟”面临严监管●《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每个商户在经营中都应该努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地销售高品质、高质量的一线产品,不去为...
咸宁网讯记者汪俊东、通讯员谭秋梅报道:8月14日,咸安区棋协会员暨横沟桥镇第六届“小康杯”象棋比赛在横沟桥镇综合文化站成...
虽然在欧盟峰会上,英国与欧盟之间未能就脱欧过渡期后双方贸易安排达成实质性进展,英欧在贸易谈判最后阶段不欢而散。在欧盟...
”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政委石蓉代表说,人民法院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一系列案件、依法严惩一大批犯罪分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