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探索财经专业人才培育新模式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2-10 08:5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实用型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供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主动以实用促教培,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实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实用对口人才,切实提高实用型财经专业人才的供给能力。

产教融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探索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强调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促进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模式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打通高校企业互动渠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从而实现教育与产业的互利共赢。

当下,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中,均在积极探索运用产教融合这一新模式,大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该校会计学院于2018年与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保公司)进行对接,推动建立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合作关系,凭借正保公司在会计领域的专业优势,共育共建正保智能会计产业学院。

近年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利用正保财务云共享中心中配备的先进财务软件、金融交易模拟系统等专业设备,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进行企业财务核算、投资分析、风险管理等实际业务操作。通过产教合作,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学生在学习实践财务会计课程中,可以在产业学院内处理企业的真实账务,从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到报表编制,全过程体验企业财务工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管理、共商发展、共建课程和共建专业,系统化培养财务岗位的技能和职业能力,切实增强了财经专业的实践能力,搭建了校园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双赢通道。

产教融合在财经人才培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是加强专业产业对接。财经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校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突出职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核心职业要素,增加数据管理分析、智能化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优化、重构智能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会计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方向课程,形成“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课程内容融入“1+X”财务共享服务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和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等内容,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财经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校企要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实践,利用寒暑假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财税人员顶岗实践等方式进行企业实践,提升教学团队执教能力和岗位技能,使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实践需求,将实际案例和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并聚焦“1+X”专业技能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财务共享服务、业财一体化、智能财税等职业技能师资培训;将企业的资深财务专家、金融分析师等聘为学校兼职教师,负责相关实践课程教学,通过企业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视角,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熟悉了解企业从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防范策略和应对技巧。

三是调配资源发挥优势。学校与企业围绕财经领域热点问题和实际需求,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以确保产教融合的各项举措得到有效落实,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平台优势开展“业财融合”“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财务”等方向科研和教改创新研究,搭建会计信息管理教学资源库,开发应对社情变化、技术更新的理实一体化教材;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便捷高效的科研项目进行成果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效赋能;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数据分析、方案设计等环节,为企业提供有价值、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步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是锚准需求助力发展。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了解分析财经行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并重点围绕大数据、AI智能等最新技术,推动建设财务云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企业数字化管理中心、大数据财务决策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综合性、特色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企业现有项目操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为社会提供技能培训、职业能力鉴定,提高相关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助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产教深度融合发挥的现实成效

一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参与产教融合实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据统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专业有266名学生获得“1+X”财务共享服务职业能力等级证书,学生助理会计师考试通过率近三年均超过68%;财经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竞争力,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专业对口的机构工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财经专业学生在全国技能竞赛上连获佳绩,近年来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3次,二等奖5次,连续8年获得省赛第一名。

二是教师教研能力同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和参与项目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的交流合作,拓宽了科研视野,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2020年,该校会计专业获批国家骨干专业;2021年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龙头,申报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三是企业各项效益稳步提升。通过产教融合,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来源和智力支持,企业通过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能够按照自身需求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缩短了新员工的适应期,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企业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通过参与产教融合,还履行了社会责任,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双丰收。

四是学校专业形象持续提升。通过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实践,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向社会输送了近千名掌握财务共享技能的财会人才,促进了财税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解决了财税服务机构产业转型和人才转型的双向需求,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财经专业人才供给。同时,学校自身在财经教育领域树立了专业实用的高职教育院校形象,产教融合的教培模式也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高度认可和同类院校的广泛关注,先后入选“全国会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制造服务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产教融合分会常务理事单位”。

推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定制化课程开发和产学研合作项目驱动等特色实践举措,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并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财经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李青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用组工力量诠释“支点”担当
下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