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元一学校两名学生代表在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式上亮相
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孙建刚在咸宁市科协党组书记程朝阳、咸宁市科协主席王丹青、赤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余学文、赤壁市科协主席熊菲等领导陪同下,调研华师元一学校科技教育工作
元一赤壁学校邀请武汉大学科普专家进校园为学生进行科普讲座
3月30日,第38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展示在荆州古城落下帷幕。华师元一赤壁学校一举拿下7项省级大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获奖个数全省第一,该校被评为“第38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这是该校做好科技创新教育“加法”,科技创新赋能学生成长,在获得赤壁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节优秀组织奖、赤壁市第十六届“市长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咸宁市第三届科技节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后取得的又一新成绩。
华师元一赤壁学校(原华中师范大学附属赤壁学校),是一所小、初、高一贯制的民办寄宿学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特色立校、多元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出彩。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科创专家、科技校长黄新阶主抓科技创新工作,不断点燃师生创新欲望的火花,在国家、省、市科技节各项创新大赛中收获满满。
2023年,该校学生参加赤壁科技节获奖作品25个;参加赤壁市“市长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59个。其中14个一等奖,23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
2023年,咸宁市举办第三届科技节,一、二、三等奖共220个奖,该校学生获46个奖,占咸宁市总量的20.9%;咸宁市一等奖共35个,该校13个作品获一等奖,占咸宁市的37%;咸宁市二等奖共72个,该校二等奖15个,占咸宁市的20%。赤壁市获奖总量为85个,该校46个奖,占赤壁市的54%。位居赤壁市第一。
第37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中赤壁市获奖作品6个,华师元一赤壁学校占5个。
2023年,华师元一赤壁学校教师参加化学实验说课比赛,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各1个,咸宁市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参加咸宁实验创新说课和优质课大赛,获2023年咸宁市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项目成果展示一等奖4个,优质课一等奖1个,居咸宁市首位。黄新阶申报的课题“一核二段三维”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系统化创新与实践获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成才之道
让科学教育进课堂,人人都有创造力
学生取得丰硕成绩的背后,有着华师元一赤壁学校的“三力”在发力。
激发创造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信。学校把科学教育列入课表,以课堂为阵地,抓创新活动的普及。树立“每个人都有创造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自信”理念,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学生时刻保持“我能行”“我最好”的精神状态。如,请武汉大学专家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活动等,激发学生对未来智能技术应用的探究和研究兴趣。八年级学生龙睿郅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科技创新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科普习作“巧识仿古铜钱币”等习作在《发明与创新》杂志公开发表,另一作品“新型净水器”获市长杯一等奖。
激起想象力,让学生善于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关键是选题。为了突破选题这个难点,该校提出了青少年科研选题的基本思路,指导学生在“常人易忽略的地方进行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从自己熟悉的社会实践中选题、从别人的论文、著作中选题、从失败的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中选题”中找选题切入点。提醒学生选题要体现时代性、落实生活性、突出趣味性、注意可行性、倡导开放性、富于创造性,开发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课题。
激活原动力,让更多的学生有发展。掌握创新方法和技巧,敢于去创新,乐于创新,才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原动力。学校总结了科技创新“加、减、扩、缩、变、改、联、学、代、反” 十字创新法,启发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把生活中“繁杂的变简单、抽象的变具体、丑陋的变美丽、笨重的变灵巧、落后的变先进、未知的变已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2023年2月,九年级学生鲍荣泽等5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研究,对原有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改进,使之变得更易于操作、易于成功,视觉冲击力更强,他们的作品“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与探索”夺得湖北省二等奖。科技创新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们变“讲堂”为“学堂”,把探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教育之法
让科学活动更科学,人人都有创新力
老师取得众多成果的背后,有着华师元一赤壁学校的“三全”在给力。
一是面向全体,做到“全员参与”。对教师,不以学科和年龄作为科技辅导员取舍的条件,提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对学生,不因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智力、能力等差异作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取舍的条件,鼓励学生全员参加。对学生个体的创新活动,不论结果,不论成败,只看过程,只看发展,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体验活动的乐趣,养成创新的习惯,学会创新的方法。
二是注重落实,做到“全程指导”。由于受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在开展创新活动时,有疑惑和困难,可能会走弯路。一方面,对学生选题和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宏观指导、分析、修正以及评价;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活动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等关键环节,进行微观监控,做到及时点拨。
三是齐抓共管,做到“全面渗透”。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采取多学科渗透、多领域渗透、多层面和多方位渗透,做到时时、处处、科科、人人都注重科技创新,参与科技创新,辅导学生科技创新,才能取得实效。学校的化学课上讲科普,作文集中穿插创新论文,美术课上画科学漫画,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些渗透,学生兴趣浓,动手快,收效大。
探索之路
借助多种方式探索,人人更有生长力
华师元一赤壁学校一直在探索,让科技活动更有深度,更有生命力,学校通过“三借”在用力。
借助最新文献,让活动深入。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燃料电池”内容时,老师给学生提供钰婕牌“26021氢燃料电池实验器”,在使用该实验器研究氢燃料电池实验时,学生孙祺发现几个奇妙的现象,老师指导他们查阅知网文献,开展探究,还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并设计一个简易新装置完成氢燃料电池实验。孙祺同学的“探究氢燃料电池实验的奇妙现象及创新设计”获省二等奖。
借助激励机制,让活动持久。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必须用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思路,并不断加强青少年创新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一方面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另一方面设立专项奖,奖励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奖的辅导员老师和获奖的学生。同时,对科技教育先进班级进行表彰。
借助宣传媒介,让活动壮大。重视宣传报道,利用公众号宣传各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学生的好创意、好作品,召开表彰大会,表彰科创获奖学生,发放奖品和稿费。我们还将学生的优秀科普习作和获奖作品汇编成册,特别优秀的推荐给报刊如《发明与创新》《第二课堂》发表,通过宣传,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面不断扩大。
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徐洪波 余先德
编辑:何珊
上一篇:
铸就文化气质 传承文化根脉 ——温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下一篇:
迎中秋、庆国庆、传承文明 咸宁市第二小学举办经典诗词诵读比赛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和丰富经验,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要...
始终保持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始终葆有善于变革、敢于创新的锐气,激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我们必...
在多重政策红利的激发下,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春潮,中国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
目前,张黎明的创新阵地已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基地,带领63个创新工作室、2000余名“电力创客”“蓝领创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张黎明的创新阵地已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基地,带领63个创新工作室、2000余名“电力创客”“蓝领创客”取得了丰硕成果。
咸宁网讯记者王恬报道:6月27日, 2023年咸宁市统战理论研究创新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7月19日上午,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举行。市委书记孟祥伟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展望未来,愿我们始终保持敢拼、敢创、敢秀的姿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华章。
核心阅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不断解答实践遇到的新课题,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