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旅游 >> 旅游攻略 >> 正文

与众不“铜”!朱炳仁非遗铜雕近百件巨制集中亮相上海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2-15 21:50

中新网上海2月15日电(记者徐银)《盛世宝鼎系列》《稻可道,非常稻》《三星堆系列》……“中华正脉”朱炳仁非遗铜雕艺术展15日在上海拉开帷幕。

微缩建筑、熔铜艺术、铜雕壁画、空间艺术、生活用器……横跨40年的创作,全面展示了朱炳仁纯粹又丰富的艺术生涯。近100件恢弘巨制用各自独特的视觉演绎着中华文明的每一个高光时刻。漫步其中,如同跨越中华文明7000年的岁月,领悟中华民族深深不息的奥秘。

“除了博物馆陈列橱窗中的文物,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谈到展览时介绍,“大家常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作为一名打铜匠,我想,铜是面非常好的‘镜子’。”

此次展览以朝代为序,用铜——这一被人类最早使用又极具艺术表现力的金属为“剖面”,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手法,诠释中华历史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展示中华文明的恢弘成就,同时带来对当今社会和文化的思考。

说到朱炳仁,今年79岁的他,自小随父打铜习字,是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但他对于铜来说,不仅是传统的继承者,更是勇敢的革新者。在为雷峰塔“披”上彩色铜雕外衣后,2006年,在常州天宁宝塔的一次祝融之灾中,他创立了熔铜艺术。

“我们从哪里来?本应由科学家回答的问题,今天由艺术家来完成”,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军岷说,一个个金色的簸箕,一下子让我们走进了7000年前的最初家园,仿佛听到了河姆渡先人的“劳动号子”。以良渚玉琮制成的铜柱“拔地而起”,朱军岷说,“良渚为信仰而生,象征天圆地方,而背后一根根支撑的光柱,正是揭示‘文明需要呵护与支撑’的历史理念。”

《三星堆系列青铜树》中,一条神龙、九只禽鸟,演绎着东方扶桑,印证着《山海经》的辉煌;《兰亭序》用铜字书法与竹子的巧妙融合,呈现了魏晋“竹林七贤”的萧疏与气节;《龙印与桨——运河之典》正是不久前朱炳仁向首都博物馆捐赠大运河重要物证的纪念之作。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只此一卷,只此青绿”的《千里江山图》铜壁画也“静卧”其中,或平面、或立体,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穿越感。在杭州“重现天日”的德寿宫和“海上第一名园”上海张园内,这曲宋韵铜风的“锦绣河山”的也陈列其内,成为打卡的“网红”景观。

借老子《道德经》首句之义的《稻可道,非常稻》,敦煌莫高窟踏云而来的“九色鹿”,以故宫馆藏唐代《五牛图》为灵感《五牛积福》……现场作品目不暇接,演绎了“一场从历史到艺术、从山水到人文、从器物到精神,浩荡辉煌的锣鼓大戏”。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2月21日。(完)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雨水时节“捋龙须” 龙须菜到底是什么菜?
下一篇: 北京:年内一批博物馆、文化公园“上新”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