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窝,是咸宁的街边小吃之一,每次“过早”时都能看到其身影。第一次吃它时,它那色泽金黄的颜色,呈圆窝式的样子,中间薄焦酥,边圈厚柔软,味含有葱、姜、芝麻的香味,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面窝,四周厚而中间薄,有的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咸宁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有人说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它的“面”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葱花、细盐。
传言在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家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做出一个个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这是面窝的由来。传至现在,离武汉很近的咸宁,早就将这一小吃做成了自己的特色小吃。
在咸宁的大街小巷的早餐店里,就有一些非常好吃的面窝。
店主开炸前,要先调面窝面。面窝的面是用黄豆和滋耙磨成浆。和灰面一起和匀,倒在一个盆里,然后再加入葱花、细盐,搅拌成米糊状备用。
准备一个大锅,多放一些油,在炉子上面烧热。用一个圆形的大勺子带把的,直径大概是5寸左右的铁勺子,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外一只勺将和好的面浆放在面窝勺的中间,在中间一刮,这样中间就留下了一个洞,再放在锅里炸。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翻面再炸一会,当面窝炸成金黄色时捞起,放在一边滤油,等冷却后便可食用。
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牙口不好的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
一口咬下去,面窝总是有脆脆地起头,中间柔柔的,大片嚼让周围的人都听到脆响的声音。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咀嚼中,豆香、米香、葱姜香、芝麻香混到一起,弥漫了满嘴、满心房。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