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戏,崇阳农民群众的最爱。记者 甘青 摄
今天上演提琴戏《双金杯》。
小演员的加入,让提琴戏得以传承。
重起的悠扬提琴声
6日下午,崇阳县铜钟乡独石村村民孙兴斗家门口显得很热闹。悠扬提琴伴着紧凑的锣鼓声阵阵传出。
一吃过午饭,47岁的村民黄德文就往孙家赶去。为啥?今天孙家请来了提琴戏剧团为母亲祝寿。“今天演出的是《双金杯》,是乡里百姓最喜欢的提琴戏之一了。不赶紧去占个好位置,看明白,听清楚,咋抵得住戏瘾?”老黄赶急赶忙地说。
据了解,提琴戏是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独具特色的一枝奇葩。提琴戏因使用乐器提琴而得名,在崇阳的兴起,不低于两百年。提琴戏,是鄂东南、湘北及赣北等地区广为流传的梁山调与崇阳地方小调、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步形成的具有崇阳地方特色剧种。其唱腔优美朴实、乐曲短小工整、旋律明快流畅、乡土气息浓厚。
提琴戏在崇阳,一直很受老百姓喜欢。据清《崇阳县志》考据,早在清代中叶,崇阳地方小戏崛起,“花鼓谣腔,屡禁不止”。
79岁的甘伯炼,是崇阳提琴戏剧第二代艺人、崇阳提琴戏协会名誉会长。甘老告诉记者,他从18岁起开始学提琴戏,曾亲眼目睹了提琴戏的兴衰。“小时候,农村几乎人人都会唱提琴戏,最旺盛时,崇阳、通城两县有提琴戏乡班100多个。建国初期,崇阳县每年都要举办业余汇演,数10个乡班在县城里,一唱便是七日八夜,真可谓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但是,在文革时期,只有样板戏一枝“独秀”,因为“破四旧”的原因,不少地方剧种曾一度销声匿迹,提琴戏也不例外地走入“低谷”。
地方风味点燃群众热情
如今,一度消失的提琴戏为何再度火爆?
甘老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这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心声的解放,这独具地方风味的戏剧再度点燃群众热情。最高峰时,崇阳县达到89个剧团,其中不少是家庭剧团。由于农民可以忙时务农,闲时唱戏,在有着电影、电视、卡拉OK这么多的娱乐方式可以选择的同时,在农村,提琴戏依然是农民的最爱。
村民黄德文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也不喜欢看戏,一次,村里有人请来戏班子在村口搭台唱戏,闲来无聊,跟着乡邻们去凑热闹,当时上演的是《喜荣归》,讲的是一个嫌贫爱富岳母的故事,他一下就被吸引了。“用本地方言唱出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戏,咋能不吸引人?”老黄认为自己现在成为忠实的戏迷,归功于戏剧的启发教育意义。尤其是伴着提琴那缠绵悱恻声,看到精彩处,总能让他流泪。
群众喜欢看,演员喜欢演,提琴戏的复兴成了必然。
今年才21岁的提琴戏演员徐小英已有8年戏龄,她说:“站在台上,舞动着衣袖,和着唱腔,溶入到角色中的感觉很令人陶醉。每场80元的收入不仅令我满足,而演出能释放自己的情绪,教育感染观众更让我感到快乐。”
演员叶志新告诉记者,有一次,剧团在雨山演出,演出持续了六天六夜,就连山上发了火,看戏的群众都没意识到。
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众多现代娱乐方式依然冲击着提琴戏市场,加之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因年事已高逐渐退出舞台,为让提琴戏这朵独具地方特色的奇葩得以传承发扬,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者做出了积极努力。
县文化馆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994年至今,崇阳县已连续举办了六届提琴戏剧艺术节,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提琴戏发展基金会”。2000年开始,县财政拨专项资金二万元,用于提琴戏剧团演职员的培训和保护、发展提琴戏剧事业等活动。
目前,崇阳提琴戏传统剧目有120多个,常演剧目有《秦雪梅观画》、《秦雪梅吊孝》、《灯笼记》、《双合莲》等。各个乡镇都建立起了乡剧团,常年有600多名提琴戏演员活跃在田间地头。1999年,省文化厅命名崇阳县为“湖北民间艺术之乡(提琴戏)”;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崇阳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提琴戏)”。今年上半年,作为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崇阳提琴戏,已入选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正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记者 甘青 通讯员 闻斌)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崇阳提琴戏——讲究的就是这股乡土味
下一篇:
民间曲艺之花——通山鼓书
在咸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书法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在笔墨纸砚的合奏中书写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他们便是咸宁市青年书法家...
我想许多人都被人问过:“读书有用吗?”近处有高晓松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处,周作人说过:“我...
买《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本绘本时,其实是想着跟孩子一起看的,没想到孩子还小,并不能全然懂得里面的故事内容,而我却深...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点亮万家灯火的同时,用镜头记录足迹所到之处的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瞬间。他们不仅活跃在摄影界,还不...
人为什么要读书?着名的杨绛先生这样回答: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以前,少不经事,我对这句话没有深刻的体会。随着社会角色...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