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近八旬,从事绘画工作近六十年,却依然保持着年轻人一般的创作热情。他用画笔讴歌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国务院授予他“在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近日,时代之歌——刘三多师生美术作品巡展在咸宁市美术馆开幕。
1 市民踊跃观展览
“刘三多嘛,很多咸宁人都知道的,肯定要看看,而且这次是有新作品一起展出,不虚此行。”当日,记者走访市美术馆,虽然时间还早,但早已有不少美术爱好者前来等候开展。一位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让家里孩子开车送来的。
“是在微信公众号看到的,直接从家走过来了。” 谈起美术馆看画展,来过多次的初中美术教师谭志鸿感慨,十分感谢主办方。画展涵盖了刘三多等不同创作者的艺术风格和绘画特点,如有的作品婉约清新,有的豪放大气,而这样一个专业画作展,不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美术从业者和爱好者学习的机会。“这个非常值得推荐,我希望这样的展览要继续多办下去。”
据介绍,此次画展由省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咸宁市文旅局、咸宁市文联联合承办,咸宁市美术馆、咸宁市美术家协会、湖北科技学院党委统战部、农工民主党咸宁市委员会协办。共展出刘三多先生及其弟子的58幅作品。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刘三多生于1939年,崇阳籍著名书画艺术家,湖北省政协委员,曾获国务院颁发“在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
“为祖国庆生,为时代喝彩。”刘三多表示,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回乡举办画展,就是要宣传伟大时代、彰显崇高信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展览以时间轴为序,分为“屹立东方”“不忘初心”“美丽中国”“桃李芬芳”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生动反映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道德楷模的崇高信仰、美丽家园的建设成果和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全面展示了刘三多先生从艺半个多世纪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2 矢志不渝勤创作
咸宁人杰地灵,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接连闪耀的艺术群星可谓济济一堂、层出不穷。81岁高龄的刘三多享誉画坛,但如果不特意了解,恐怕很少人知道如今荣誉加身、在文艺界享有盛名的他,其实只是个“半路出家”的画家。
刘三多1958年考入当初的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的是经济。业余爱好画画。大三的时候,刘三多家里经济困难,不得已申请了退学,从此一路与画笔相伴。
回忆往昔,刘三多感慨,这或许比不上鲁迅的“弃医从文”,但精神是一致的,鲁迅的精神也感染了他,让他想用画笔讴歌中国。
贫困的家庭条件对想要从头学绘画的刘三多来说是一个难题,但他并没有放弃。
没有上过美术学院,刘三多就完全靠自己自学,拼命看书。看了后就要忘了,怎么办呢?刘三多索性就抄书,买不起书,找朋友到读书馆去借书,借回来就抄。白天有时候工作,就靠晚上,整夜整夜的不睡觉。上大学时,刘三多的餐票,买一个白菜都要分两餐吃,他中午吃一半,还留一半到晚上。节约的钱,那个时候就买一点绘画的资料。
怀着“要爱国,把全身心的精力都要放在讴歌祖国上”的想法,刘三多创作出了多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许多作品被各类报纸、杂志刊载、出版。
刘三多早年创作的大型油画《地下长城》(第一作者),就以鲜明生动、清新秀丽的女民兵形象震动画坛。1980年代,刘三多创作的油画《老黄牛》,仿佛横空出世,其摄人心魄的老黄牛形象,精湛细腻的笔触,在展览会上征服了许多观众。
几十年来,刘三多执着于正能量典型人物和场景的塑造。这位画界前辈虽八十出头,仍笔耕不缀甚至通宵创作,只为用画家的笔触留下时代的精神,这促使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具有时代的典型性。
3 丹青为媒引客来
听一曲风过竹林声,唱一路悠悠山水行。目光所及处,皆是山间花木与潺潺潭水……观众来事美术馆,不仅能感受十六潭公园的美景,还能联想到千年前的钟声悠悠,感受咸宁历史文化名人的风貌。
据了解,咸宁市美术馆是集文艺创作、培训、研究、文艺活动开展、文艺作品展览珍藏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它的建立,不仅可以供市民领略艺术魅力,提高十六潭公园的文化品位,更能成为我市对外开展文化交流的窗口。
咸宁市美术馆的成立,无疑是咸宁、乃至全省文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作为一个重要的文艺平台,必将全面推进咸宁文联和文艺事业,撑起咸宁文艺的一片蓝天。
近年来,我市依托咸宁市美术馆,也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前来创作交流。十六潭公园绿道间,树林旁,到处是一拨一拨的游人身影。
湖北科技学院退休教授宋老师逐幅欣赏完画展后,赞叹不已:“此次展览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寓意深刻、雅俗共赏,是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 他由衷希望美术馆继续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活动。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各类专题美术展活动的举办,是市委市政府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文化惠民的又一举措;也展现了咸宁当代文艺工作者向前辈专家学习致敬的姿态,有助于咸宁文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希望广大美术创作者和美术爱好者通过市美术馆这个平台,互相沟通,互相提升,为繁荣我市文化艺术事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