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娱动态 >> 正文

呜嘟声声总关情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07-28 16:15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查生辉 陈希子 实习生 费霖好 特约记者 龙钰

嘉鱼呜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能演奏和音的土类乐器。呜嘟被历史湮没数百年之后,嘉鱼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毕寅生将其“复活”。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呜嘟重新焕发新生,世界听到了这种古老而神秘的东方之声。

7月14日,嘉鱼呜嘟传习所内,71岁的国家二级演奏家、嘉鱼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毕寅生坐在工作室,专注埋头演奏呜嘟。

一团紫砂泥,在他手中变成鱼腹形,内壁掏空、打孔、调音……传承1700多年的土制乐器呜嘟初现雏形。“这是能演奏和音的土类乐器,开创了土类哨口吹乐的先河。”毕寅生介绍说。

呜嘟,乐器名,本是牧童玩具。历史可追溯自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呜嘟音色浑厚,尤善表现幽远飘逸、古朴的意境,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能演奏和音的土类乐器。2007年,呜嘟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鱼县簰洲湾位于长江中游冲积平原,江堤与河床之间有着片片芦苇与青草的野洲,是放牛的好牧场,这里泥土湿润,粘性极强,当地人形容这里土质是“下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牧场与粘土,是呜嘟产生的条件;不知哪个时代的放牛娃,就是呜嘟的第一个制作者。

呜嘟的原始雏形制作很简单,随地抠一撮泥土,捏成一个形似如今小学生的橡皮擦状,内壁掏空,用芦苇杆子戳一个吹孔和出气孔即成。若在内壁再捏一个间隔层,成为两个共鸣腔体,戳两个吹气孔和两个出气孔,即成一个能吹两个和音的“双音呜嘟”。

毕寅生是武汉人,自幼酷爱吹笛,曾师从笛子大师孔建华、古埙演奏家赵良山。赵良山将其推荐给自己所在乐团。因患眼疾,毕寅生与乐团失之交臂。后来,他被招工到原嘉鱼棉纺厂工作。1985年,会吹笛的毕寅生被调到嘉鱼县文化馆。

一次群众汇演,有村民用自制呜嘟吹奏《社会主义好》,音色古朴雄浑,毕寅生深深陶醉其中。从此,他便一头钻进对呜嘟的改良中。“满脑子想着怎么扩音域、提音质,一天到晚都在捏泥巴,饭都顾不上吃,几个馒头、一杯白开水,就对付一天。”对当初的痴迷,毕寅生记忆犹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改良后的呜嘟扩大共鸣腔体,音孔增至10个,音色更优美、穿透力更强、音域达11度。1989年,改良工艺通过省级鉴定。毕寅生的多年潜心研究,让呜嘟大放异彩。

1986年,嘉鱼县文化部门成立呜嘟研究小组。1990年,毕寅生带着试制成功的呜嘟参加全国文化科技评审鉴定会。同年,他又研制出能发出完整和音的双音呜嘟,并成功演奏了《耕耘》乐曲,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荣获创作、表演一等奖。1986年,文化部举办全国“三民”(民歌、民舞、民乐)比赛,毕寅生凭借自创呜嘟独奏《野洲情趣》荣获三等奖……

1992年,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毕寅生的呜嘟独奏《思念》惊艳全场,被誉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重大贡献”; 1995年,央视《东方时空》播出毕寅生专题节目,称呜嘟为“来自人类最初的音乐”;随后毕寅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访韩国、泰国和美国……

毕寅生不仅研制、演奏呜嘟,而且精心编曲,他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了《思念》《游子吟》《野洲情趣》等30多首乐曲,表现了南嘉柔美、温润的情致和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我年纪也大啦,希望年轻一代愿意抓紧时间跟着学。没人学也就没法教,传承不下去,积攒了好几辈子的手艺怎么办?”毕寅生时常会给学生们表演、教授呜嘟技艺,只要是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孩子想学呜嘟,他也总是热情耐心指导。欣慰的是,毕寅生的女儿毕琴也拿过了“接力棒”,致力于呜嘟的传承和发扬。

疫情稍缓后,毕寅生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潜心钻研。嘉鱼老城区这一片,很多居民对呜嘟都很怀念,对他们而言,呜嘟是伴随着他们的怀旧记忆的载体。毕寅生致力于以声音符号构筑起可供“聆听”的城市“音景”。用呜嘟的声音,追溯一座城市的来路和变迁。

30多年的情缘,把毕寅生和呜嘟紧紧连在一起。“呜嘟要推广普及,必须建生产线,纯手工制作的话,成品很慢。”几年前,曾有人提出与毕寅生合作生产呜嘟,但对方只重外形美观,忽略音质效果,毕寅生终止了合作。目前毕寅生操心的是能否找到合适的厂家,对呜嘟进行机械化生产。“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资金、人力技术方面,都需要支持。”谈到这个,毕寅生很认真,物质的东西他并不看重,但涉及到呜嘟, 方方面面都要精益求精。

毕寅生欣慰的是,在他多年不遗余力奔走推广的同时,文化部门加大了对呜嘟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嘉鱼县政府在二乔公园专门开辟室内非遗传习所场地供其教学。嘉鱼县南嘉中学、簰洲湾蓝天中学等中小学还开设呜嘟课程,邀请毕寅生授课;县文化馆出场地,创建嘉鱼呜嘟传习所,请毕寅生授徒。

呜嘟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2017年,毕寅生接到武汉传媒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院校的讲课邀请。多家高校的教授、知名学者也纷纷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呜嘟。“如今,我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喜爱的人多了,传承自然不是问题。”毕寅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嘉鱼全县在8个镇建起了12个呜嘟传习所,在中小学校办起了6个呜嘟传承班,已培训呜嘟学员5000多人。为让呜嘟“薪火相传”,该县帮助传承人分忧解难。一方面为非遗项目“雪中送炭”,协调落实传习场,添置设施设备,播撒传承火种,设立了嘉鱼呜嘟传习所。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呜嘟演奏、宣传、培训活动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大力提升社会对嘉鱼呜嘟的认知度、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将口头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和呜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已经成为提升嘉鱼县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该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说。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与英雄重逢 ——本土红色微电影《少年夏明翰在崇阳》拍摄的背后
下一篇: 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相关新闻

  • 传承

    刘源望(武汉)有一种传承总是托举着嫩尖尖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在不经意时,落下还有一种传承总是以一种集体谢幕的方式先把纷...

  • 非遗好物带回家 这场非遗购物节直播不容错过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下称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

  • 嘉鱼县鱼岳镇举办文艺采风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让楹联诗词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学生传承中国文化,弘扬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及传承人。

  • 青春匠心让西藏“非遗”焕发新活力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教室,伴随着优美的藏戏唱腔,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藏戏演员达娃曲珍正向孩子们讲解藏戏...

  • 端午时节话“国风”

    穿汉服、逛国风集市等也引领了一波端午新风尚。微博投票:琴棋书画、京剧、武术、舞蹈等国粹艺术580票汉服、团扇、国风美妆、...

  •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21日,政协第二联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皮定宇委员对咸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

  • 泥土里飞出欢乐的歌

    ”咸安区群艺馆馆长罗利民介绍说,采风人员将艺人们唱的山歌全部录音,回来后反复试听,记出曲谱,然后结合《中国民间歌谣集...

  • 崇阳职业技术学院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

    咸宁网讯记者陈希子、通讯员吴丹报道:秋雨绵绵,凉风阵阵。”该县提琴协会副会长饶浩良对崇阳提琴戏做了专业而又全面的介绍,...

  • 吉林非遗传承人用刻纸展现家乡之美

    一柄刻刀在板上来回移动,一把剪刀在手中快速挥舞,不一会儿,一张精美且栩栩如生的刻纸作品就呈现出来……“刻纸是源于剪纸...

  • 让戏曲的种子播撒香城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一堂专业的戏曲教学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文联举办的咸宁2020年“戏曲进校园...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