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娱动态 >> 正文

民间收藏爱好者刘兴余 聆听老物件讲故事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2-06-15 15:42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查生辉 陈希子

咸宁有一位民间收藏爱好者,二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收藏老物件,并为更好地保护它们而费尽心思,四处奔波——他就是民间收藏爱好者刘兴余。

走上收藏之路

6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城区月亮湾的咸宁古陶瓷交流收藏馆,一进门便被馆内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吸引。“每件藏品都饱含心血,是我的真爱!”收藏馆负责人刘兴余高兴地说。

在刘兴余的导引下,记者步入收藏馆,徜徉其间,犹如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里的老物件种类包罗万千。每一件物品都蕴含着故事,它不仅是世代人民在生活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人类文化遗产,更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年轻时,刘兴余的工作经常接触大自然,奇石、树根,山川湖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刘兴余惊叹;而后,刘兴余有机会去各地游览历史古迹,更是让他对中华悠久的文明流连忘返。

1998年开始,刘兴余开始涉猎收藏,先是从最基础的学习老物件相关知识开始,然后是收藏瓷器,从2012年开始正式收集各种古物件。

“为什么我专注老物件收藏?这是很高雅的爱好,有益身心健康,收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始终秉承‘小学生’的心态。”近年来,刘兴余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用来搞收藏,随着藏品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刘兴余对藏品的保护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一开始懵懂到慢慢成为行业专家,成为远近闻名的收藏家。

刘兴余的心中萌发了一个想法,决定把自己的宝贝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他说:“这些藏品,是老物件,是历史,也是精神,要为后人留下会说话的历史……”

2016年,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下,由刘兴余和圈中两位藏友合力创建,坐落在城区月亮湾的咸宁古陶瓷交流收藏馆对外开放,里面陈列了刘兴余精心收藏的古陶瓷、手工艺品、书画作品等。

历尽艰辛淘宝

从年少求学,到成为单位职工,再到退休……辗转40余年,刘兴余始终无法割舍他的收藏梦。那些年间为了淘老物件辗转各地留下的交通票据,一沓沓躺在刘兴余的床头柜里,这是刘兴余人生足迹的宝贵见证,时不时地被他拿出来翻看。

为收集各类流失于民间的老物件,刘兴余足迹遍及全省各地,走访知名藏品市场。“不论它的年代是否久远,不管它的价值大小,自己都要收藏,因为我收藏的不单是物品,还是记忆,更是历史。”边研究、边收藏的刘兴余,深深爱上收藏这个行当,越发近乎“痴迷”。

在刘兴余的众多藏品中,有一件小小的古瓷片,对刘兴余而言很特别,这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2000年左右,刘兴余通过圈中藏友得知,武汉有位藏家,手中有块元代青花瓷片,物件不大,但文化价值不菲。

但当时已有另外一位收藏爱好者先相中了瓷片,老物件圈讲究“先来后到”,当刘兴余一路风尘仆仆、四处打听、找到武汉的那位原主人时,瓷片已被送走,刘兴余怅然若失。

谁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那位收藏爱好者和原主人只是口头约定,并没有如期支付价钱,一番折腾后,瓷片又被另一位藏友买走。

而新买走瓷片的藏友,恰恰是刘兴余熟识的故人,就这样,刘兴余欣然出价,终于觅得宝贝。“冥冥之中注定我和这块瓷片有缘分。”古瓷片成了刘兴余的“宝贝疙瘩”。

“有句俗话‘家无古瓷不贵,室无古瓷不雅’,瓷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历史上,很多欧洲贵族都以收藏浙江龙泉青瓷为荣。”众多老物件门类中,刘兴余喜好收藏瓷器,其他珍贵老物件也收藏了许多。

弘扬历史文化

一件造型古朴雅致的瓷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刘兴余介绍,这件瓷器也是他历经辛苦得到的。“这件瓷器比较完整,没有什么瑕疵,当时这种瓷器多用于‘官用’,使用者也属于非富即贵。我当时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难得,比较珍贵,便买了下来。”

同样“淘了一屋子古玩”的我市民间收藏家金先生经常到收藏馆来和刘兴余“切磋”。“我和刘老是忘年交,经常一起研究藏品,他的收藏真是让人羡慕!” 金先生表示,自己认识的民间收藏家多,但像刘兴余这样藏品丰富的民间收藏家却不多,“他的收藏堪称传奇”。

“收藏一定要遵纪守法,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每件老物件的背后,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故事。”刘兴余小心翼翼拿起一尊清代雍正年间的青花瓷给记者展示,“莲寓意清正廉洁,而且图案上还有三个娃娃,也寓意莲生贵子,寄托着古人美好的愿望。”通过小小一件老物件,记者也学习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

“现在不是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吗?我觉得自己和友人一起办这个小小的收藏馆,也是有意义的。”收藏馆的创办和开放,成为广大老物件收藏专家和爱好者藏品研究交流的平台,也为广大社区群众、青少年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文化教育、老物件知识学习教育的基地,刘兴余很欣慰地说。

目前,收藏馆展厅面积近200平方米,陈列老物件上千件,但也仅能展出刘兴余部分的藏品,因为场地有限,暂时也无法给每件老物件单独设置专门的展示柜。刘兴余希望,能利用好收藏馆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老物件,为传承弘扬历史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陈敬黎长篇小说《茶道通漠北》作品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下一篇: 赤壁开展青砖茶标准化培训

相关新闻

  • 咸宁市女作家协会开展文艺采风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徐建英报道:近日,咸宁市女作家协会一行20余人赴通山采风。咸宁市女作协主席成丽介绍,组织采风活...

  • 咸宁市博物馆开展送展览进社区活动

    搭建博物馆与市民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加深市民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激发群众对咸宁历史文化产生兴趣,鼓励吸引他们走进博物...

  • 新书荐读

    《深圳传》叶曙明著内容简介:本书采用报告文学的形式,透过深圳人的农耕生活、时令节俗、民间艺术等,全面介绍了深圳的地理概...

  • 数字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通讯员彭禹希柴倩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资源,但在现实中,这些资源往往集中放置在一市一地,受到时空...

  • 赤壁古战场创建五A景区将历史文化融入旅游发展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青歌、火清、冯朝报道:“公元213年,诸葛亮北伐曹魏,运送军粮要翻山越岭,为减轻士兵劳动强度,诸葛亮...

  • 【两会话题】建设“三位一体”特色小镇

    同时,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深入挖掘城市背后的故事,珍惜有文化积淀的古镇古村与民居,留住乡愁,传承文化,让城市变得...

  • 赤壁组织编撰《赤壁桥梁志》

    咸宁网讯通讯员张升明、修毅报道:“编撰《赤壁桥梁志》,意义重大,要不负重托,不怕困难,不辞劳苦,搜罗市内古今桥梁信息,...

  • 雾锁黄龙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转来绕去,黄龙山云雾弥漫,有的地方雾很薄,就像一层纱,柔柔的,透过这层轻纱,能看见山上的树,青色的,...

  • 用地名描画咸宁山水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民政部推出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旨在“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关注地名背后的历...

  • 相约春天赏樱花 湖北推介咸宁市4个赏樱景点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周阳)疫去春来,樱花灿烂。3月9日,湖北省公布“相约春天赏樱花”活动的40个赏樱景点,其中有我...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