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城市的街、巷、路名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人们透过这些可以管窥城市的过去,就像打开了这个城市的历史画卷。
荆楚南门,千年古城,四季皆有不同风流。咸宁,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来到这里,你会被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所震撼,体会“香城泉都 温馨咸宁”的魅力。日前,我市精彩亮相央视第二季《中国地名大会》,彰显了富有鄂南地方特色的文化风情。
A.地名文化亮相央视
“我1962年离开咸宁,到了南京在外面一呆呆了六十年,我是一个老修桥匠,退休之后,就选择回来养老,这片土地呀,在我的梦中无数次地出现过,我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著名桥梁专家艾国柱的一番真诚话语,令人动容。
此前,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及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二季《中国地名大会》咸宁地名文化专题节目录制和宣传推介活动。节目以“舞——风云《咏赤壁》、唱——风情《江南桂花香》、拉——风韵《双合莲》提琴戏”形式展现咸宁地域文化特色,彰显“五乡品牌”文化魅力。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民政部推出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旨在“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关注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精神等价值内涵,传递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节目的录制和播出将通过国家级媒体资源,全方位展示咸宁文化,全面提升咸宁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首播。第二季引入了有关地名规范使用、地名命名方法、地名语源考证等知识的题目,更加注意体现地名文化宣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
据节目组介绍,本季节目用相当篇幅聚焦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时事热点,并创新推出“地名评书”“千亿像素看中国”“地名飞花令”“地名故事汇”“地名拼字题”“旅行达人讲述题”等多种全新玩法,提升赛制整体的趣味性和对抗性。
节目共有包括咸宁在内的18个地方城市参与,当地特色的人文风光、地域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展演形式亮相舞台。从全国范围内挑选出的50多位地名高手,根据职业、年龄、兴趣经历等特点,分为5大特色方阵。选手们在每场比赛中通过“攻擂、守擂”的轮番争夺,展现自己的实力与风采。
B.文化脉络绵延不息
出土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咸宁这方土地就有人类生息和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咸宁市的地名,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典籍中。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宋太祖永安陵讳,取《易.乾象》“万国咸宁”之义易名咸宁,寓大家都安宁之意。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咸宁地区和县级咸宁市,设立地级咸宁市。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我市也一直注重地名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早在2017年,咸宁市地名普查办就与地方媒体联合拍摄了地名文化微电影《地名话咸宁》。该片围绕着地名的由来,通过讲述所辖县市区历史沿革和当今的时代风貎,《三国演义》火烧赤壁历史境头,北伐贺胜桥、汀泗桥战役遗址,“五七”干校、冰心、臧克家、沈从文、郭晓川等文化大家文化名人旧址,实现“情景再现”、“今昔对比”,反映咸宁市时代繁华和历史变迁。
通城县隽水镇石泉村黎逢海老人,在向该县地名普查信息采集员讲述完居民点 “柏屋场” 地名来历七天后去世,可见拯救一个正确地名的来之不易。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一个地名,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地名,就是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回家路。
每一个地名都带有一段文化,带有一缕乡愁,地名,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正如我市地方志资深研究人员所说:“地名记录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一个小小的地名可以为今人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咸宁历史风云变幻,这里曾演绎过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保留一些有特色的街巷或桥梁名,也是彰显历史名城丰富内涵的重要内容。
C.打造地名文化品牌
“地名里蕴含着大学问,可不能小看呀!”日前,一场精彩的地名文化座谈会在湖北民俗文化村——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大屋雷)举行,此次活动由咸宁市民政局、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展,共同打造咸宁地名文化品牌。
来自市、区民政局,市档案馆、市文联、市住建局、湖北科技学院、桂花镇政府、石城村的相关专家学者、干部和村民代表30多人济济一堂,在石城村村委会会议室召开咸宁市地名文化座谈会。会议就桂花镇地名文化如何与当地红色文化、古桥文化、祭月文化相结合,如何挖掘当地历史地理文化资源建言献策,大家共同探讨桂花镇地名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支持打造桂花镇大屋雷地名文化品牌。
座谈会上,咸宁市民政局和咸安区民政局展示了近年来我市地名普查形成的部分图、书、志、专辑和视频资料等成果,各位专家和群众代表爱不释手,对地名普查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赞誉。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我市地名文化资源,助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荆楚南门,千年古城,从地名看咸宁,看家国情怀和民俗文化,多好!” 相关人员介绍,如果能让大家能感受到地名里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情感温度,就是最有意义的。
故乡或许很小,小的只盛得下一段浅浅的往事。在历史的烟尘中很多原来的印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忘,而地名的记忆又如此亲切地,勾起远离家乡人们深深的乡愁,这是万千游子们无数次魂牵梦萦的情感归属。大家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因为有着儿时的回忆。
咸宁这座地名是回家的路标,承载着亦浓亦淡的乡愁,是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回家路;是历史的记忆,叙说着或长或短的故事,诠释着深厚的历史变迁文化和包容的人文情怀;是特色的传播,蕴含着或新或旧的文化,展示了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动人的传说。深入浅出地讲叙了地名文化的来历,通俗中明哲理,启迪人生。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博物馆里过大年
下一篇:
书画进万家习俗嘉年华
8月29日, 《中国地名大会》新书首发活动在京举办,该书由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中国首档...
从2012年开始,咸安区委、区政府依托向阳湖文化资源,启动了向阳湖文化项目建设。宋旭余委员建议,将向阳湖文化遗址公园建设...
○赵祖培李城外先生写诗始于上世纪末,他的诗名被文名所掩,人们只知道他是个作家、学者,是中国五七干校文化研究第一人、向...
编者按: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文艺工作者也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战“疫”,守望相助、共克...
曾几何时,一说到文化,总给人以风花雪月、悠游逍遥的印象。中宣部副部长傅华在服贸会重要论坛活动、第十五届北京文博会中国...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亚平通讯员余娜我市群众文艺演出现场“建设非遗场馆”“建好志愿团队”“强化文旅融合”……近日,在202...
“两不愁三保障”“厕所革命”“易地搬迁”“家门口就业”等,都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汇。今年两会,还有一个词越来越多地...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陈婧通讯员刘欢)4月15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全市群众文化和非遗工作会暨“灵秀湖北·四季村晚”培...
演讲人:靳凤林 演讲地点:中国伦理学会讲座 演讲时间:2020年9月靳凤林 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
作者:郑州菠萝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