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
文字是无声无像的,有这样一种艺术,它赋予了文字声音和形象,让静止的文字流动燃烧,那就是朗诵。
近年来,“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已成为我市文化新名片,她正在用声音彰显着信仰之美、艺术之美、城市之美,传播着时代的正能量。
传递朗诵正能量
2022年4月24日,由咸宁市作协主办,咸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协办,咸宁市图书馆、咸宁市新华书店承办的作家张长征散文集《此情可待》作品欣赏会在咸宁市图书馆三楼创客厅举行。此次“本地作家作品欣赏会”共有作家、评论家、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通山县作协以及文学爱好者等20余人参加。
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孙和平、会员黄定槐、陈孟颖分别朗读了《此情可待》中的精彩篇章。
“朗诵艺术和文字结合,让广大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学的魅力。”朗诵嘉宾们谦虚表示,散文集《此情可待》背后渗透着作者不屈的精神和深切的热爱,整场朗诵力求尽善尽美,表达出作品呈现的感情质朴、乐观向上的艺术效果。最后,本次欣赏会在大合影下完美落幕。
“我们正走过一个特别的冬天,我们正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没有军号和硝烟,却行走在危险的边缘。没有刀枪和利剑,却捍卫着生命的尊严……(作者刘嘉维)”这是此前文艺微信公众号上,协会成员张茜朗诵的抗疫作品的镜头之一,令人动容。
协会成立以来,成员们积极在网络公共平台陆续推出“诵读咸宁”系列专题朗诵作品,随后又被市民们纷纷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中,获得广泛点赞。
记者采访了解到,市朗诵艺术家协会是由一批热爱朗诵、电影电视配音、播音主持、戏剧、演讲等语言艺术的人士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有着深厚的文艺基础和底蕴,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大型专场朗诵活动已连续举办多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很多专业朗诵表演者走进市老年大学、基层社区、学校等,广泛开展义务辅导,也发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朗诵艺术表演的大家庭。
“2020年疫情肆虐的时候,我们联合了市其他文化部门,开展专题朗诵,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负责人介绍,参加活动的作品要求在内容上体现社会正能量,以朗诵为主,允许采用电影配音、话剧类及其他语言类作品。这些凝聚创作人员心血的作品已陆续被收录到抗疫主题影音作品集中。
与朗诵共同成长
2017年,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正式成立,集语言艺术表演、研究、普及、交流、培训、指导于一体,接受咸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2022年7月盛夏,湖北省妇联公益木兰项目巾帼心向党文明“她”传颂——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红色娘子军宣讲队,联合咸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承接的市妇联公益木兰项目2022咸宁市“彩虹计划”暑期关爱活动共同开展活动。
香城社区家长、孩子近50人参加。“党史润童心,同心护成长”,这是一次资源的整合、力量凝聚,拓展了公益服务项目新思路,更充实了公益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孙和平宣讲了《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
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宣讲员吴玲运用有趣的图文、诙谐的语言、互动的形式向在场的孩子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新中国成立》。
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宣讲员万鑫宣讲的《闪闪的红星》,通过声情并茂的小故事,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党史。
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宣讲员廖玲玲运用有奖问答、全场互动的形式向家长和孩子们宣讲了防性侵及预防溺水,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的安全防护意识。
多年来,我市许多语言艺术专业人士和朗诵爱好者一直活跃在大小剧场、舞台和社会活动中,为我市的文化艺术活动不断注入新活力,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朗诵艺术人才,越来越多的人在各类文艺比赛演出中展新风采,荣获佳绩,引发强烈反响。
“随着《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朗诵的魅力。”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今后将积极开展朗诵交流、培训、表演等活动,促进我市朗诵艺术的开展,为本土朗诵艺术家和广大朗诵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展现才华的平台。同时,也为香城泉都普及朗诵艺术创造良好氛围。
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以诗为友,以诗为媒,展现了香城泉都崇尚高雅的艺术、兼收并蓄的创新格局,展示了咸宁传播正能量、凝心聚力、团结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观众滋养了心灵,感受到高雅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广泛赞誉。
用朗诵充盈人生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我市众多师生们的课堂由线下转向线上,市民群众也自觉居家防疫。在这段时期,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的成员们适时开展线上诵读活动,用特殊的方式与读者们一起共度读书日,享受诗与远方的芳菲。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是精彩人生的开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湖北科技学院教授孙和平倡议,希望有更多的市民投身到书籍诵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传递阅读的力量,用书连接世界。
2017年,孙和平被推举担任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以来,更是在全民阅读活动、家风引领及打造“书香咸宁”方面作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近年来带领朗协200余名会员用心完成多项宣传任务,用有声语言打造咸宁文化品牌。她曾组织协会会员在网络公共平台持续推出“诵读咸宁抗疫专栏”系列朗诵作品,个人抗疫朗诵作品多次被推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
“用诗歌朗诵表达内心,是件欢喜的事情。”朗诵爱好者,退休教师吴帆表示,因为疫情防控,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通过朗诵文艺作品,自己感受到的不仅是朗诵的魅力,更是一段心灵的洗礼,有鼓舞自己前进的力量。
从校园到企业,从线上到线下,朗读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我市业余朗诵爱好者们的活动也在逐步完善,已累计发动数千市民参与,并推荐书籍数百种,也让很多市民在朗诵艺术中得到了书香的熏陶。我市一部分朗读爱好者建立的“朗读者”微信群也变得热闹起来,他们定期举办朗诵沙龙,诵读诗词经典,让桂香浸润的鄂南泉都,增添了不一样的魅力。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第二届湖北民间文艺杜鹃花奖揭晓 咸宁市三人获奖
下一篇:
人与书的美好“相遇”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陈希子、通讯员王军报道:日前, , 2020年全省计划生育协会战“疫”好新闻作品评选结果揭晓,嘉鱼县融媒...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周春芽的《春天来了》17日晚拍出8625万元(人民币,下同),大幅刷新其作品拍卖纪录。作为该场封面作品的《春天...
(记者刘江伟,文艺报记者黄尚恩、李晓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结果23日在京揭晓, 《西南边》、《青色蒙古...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周莹报道:26日,青龙山之恋·畔山林语摄影书法大赛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初评、网评、终评三个评审环节...
我无以回报,唯有笔耕不辍,期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我的忠实读者,回报来自远方的鼓励和祝福。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朱亚平报道:7日, ,该协会近日正式启动了“同心战“疫”守望香城”咸宁市抗疫主题朗诵短视频征集典藏活...
咸要网讯通讯员徐世聪报道:“受疫情影响,新书昨天才到,现在正在联系网上商城出售中……”13日,通山县乡土作家袁丽明说。...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朱亚平报道:近日, ,该馆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前,举办2020年庆“六一”全市少儿美术作品及网络微...
咸宁网讯记者陈希子、通讯员盛建军报道:近日, ,该校参加“共同战疫守望香城”咸宁市抗疫主题朗诵短视频征集典藏活动,选送的...
《隐秘的角落》赢得高口碑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极大丰富和调整了原作扁平化的人物处理,将三个青少年的复杂心理与家庭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