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娱动态 >> 正文

古民居修缮保护的背后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03-01 16:05

咸宁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徐大发

2018年12月15日,央视13频道在“新闻调查”栏目播出“归去来”故事,我市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古民居群村落的故事入选。

2019年,湖北电视台在“人民政协70年”栏目,以“百年老屋见证江源振兴路”为题,报道了保护江源村古民居的事迹。

今年春节期间,江源村在古民居舞动板凳龙的新闻又一次被央视播出,并迅速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热播……这些新闻的背后,与县政协委员王定钊的执着努力不无关系。

1 挖掘抢救古民居

2005年,王定钊在他出生长大的王氏老屋办完婚礼后,搬出老屋住进自家建的平顶房,那时老屋仅有最后2户人家在里面居住。

对老屋有深厚感情的他,深知如果要想老屋保护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唤醒村民的保护意识,要引起社会关注,争取相关部门重视。

王定钊首先采访本村老人整理出老屋背后的故事。他在孔夫子旧书网买来《通山县志》《阳新人民革命史》《通山县文化志》等书籍阅读,常能发现一些珍贵史料。如在1991年出版的《阳新人民革命史》一书中读到:1937年阳新县城沦陷,县政府被迫迁到燕厦江源村。这条记载印证了当地老人说王氏老屋曾是阳新县政府的传说。

2005年前后,江源村和别的村子一样,是拆旧建新的高峰,一些有价值的老屋和传统民居被拆除建房,或遭遗弃倒塌。

王定钊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回到村里一家一家上门劝说阻止,试图说服人们停止拆老屋的行为,虽然有一部分拆旧行为被劝止,但无法阻止多数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趋势。

王定钊多年在外打拼,增长了见识,知道家乡老屋的价值。他想到将古民居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立即给相关部门写信,反映江源村古民居的危急现状。还以“江源子、王江源”的署名在网上发帖宣传和呼吁保护江源古民居,都得到过有关方面的批示和重视。

此外,还组织完成《江源村志》的编修工作,以村志项目为载体,对濒临失传的珍贵历史文化进行了抢救。

2 众筹共建理事会

2010年,年久失修的王氏老屋正屋大梁出现坠落,很多地方能望见天空。王定钊一面抓紧到网上发帖,一面联系主管部门进行求助。

2015年7月,正值时任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带领专家到江源调研古民居,专家说老屋是明代建筑,有很高的保护价值,认为全省像这样大规模并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已经不多了。这一下让王定钊来了劲,更加有了信心,“组织更多力量共同来保护”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王定钊拉群动员,向文物部门申请成立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这一做法得到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能战和在县城工作的王龙祥、在成都经商的王能志等大批年轻人支持。

8月理事会顺利成立,很多在外游子不畏长途跋涉,专门回江源参加理事会成立大会,共同致力古民居保护工作。

截至目前,王氏老屋已先后获得文物部门300余万元的维修资金支持。2015年以来,理事会共自筹经费10余万元对老屋进行2次维修。

为了用先进的理论指导保护管理工作,使理事会工作不走错路,少走弯路,理事会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专家团队为江源古民居保护、村庄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2016年,村里有十几个贫困户拆旧建新的指标,理事会协同村两委做工作,村民们最后同意了不拆老屋,自愿选择一处偏僻地集中安置。保护古民居有了红线和集体保护意识。

由于江源古民居理事会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12月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宣传推广。江源村民保护古民居的积极做法掀起了全县民间热潮,2020年12月3日,通山县传统村落保护协会应运而生,王定钊被当选为第一届协会会长。

3 共同缔造美家园

2021年11月,在通山县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王定钊当选为县政协常委。作为政协委员兼常委,他表示更要积极履职,立功建业。

在江源村,设立了全县首个“政协委员工作室”,王定钊经常在工作室办公,召集洪港镇7名委员一起共同议事,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

王定钊发动和组织江源村民开展志愿义务劳动,整治村庄周边环境,保护河流水源,大力植树绿化。在古民居保护行动中,远在外地的务工人员也按时返乡齐聚。理事会成立的起初两年,除夕上午进行全村卫生大扫除,全员参与,共同为保护古民居贡献力量。此举转变了老一辈村民随地乱扔乱倒垃圾的习惯和行为,成效显著。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江源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今年江源村的板凳龙上了央视CCTV-13频道,县里奖励江源村50万元。这笔钱将用于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准备建设精神文明实践站,大力塑造江源村的乡风文明,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让江源父老乡亲活出精神风采。

去年12月9日,县政协十一届四次常委会在闯王镇召开。会上指出,江源村其实就是共同缔造的典范,早在七年前就率先践行了美丽环境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模式。特别是在保护古民居的过程中践行的就是“五共”(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全面推广。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赤壁大湖咀遗址出土文物标本200多件
下一篇: 咸安区爱心企业捐书助力乡村教育

相关新闻

  • 垅口冯

    杨华4月25日,霏霏细雨,飘洒在氤氲宁静的马桥镇垅口村垅口冯的青砖黛瓦上,我和60余位文朋诗友相约这座六百余年的古村落。为...

  • 一砖一瓦有历史

    记者翻阅该书,其收录了通山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50余处,照片170余幅,用40余万字真实记录的古民居中,有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 通山县产业扶贫和旅游开发两手抓

    据介绍,近年来,通山着力做好产业扶贫和旅游开发两篇文章,立足各地特色优势,深度发掘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王明璠、江源...

  • 秋游古村落

    彭文瑾(温泉)深秋的阳光还和熙地照在大地上,路两旁开满浅黄的,深红的,淡紫色的百日红,微风几许,花儿在清风中摇曳,让人...

  • 毛晓光代表: 着力培育文明乡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乡风文明是乡村良好社...

  • 留住乡愁 延续文脉 通山《江源村志》呼之欲出

    编撰组表示,将努力编纂出一部通山文化精品,把《江源村志》打造为当代通山村级志书的样版。

  • 乡村记忆馆为何火了?

    图/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亚平通讯员田丽马桥乡村记忆馆作为我市首家乡村文化记忆馆在网上火了起来后,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

  • 咸宁古桥、古民居文化地图作品荣获全国银奖

    近年来,咸宁市勘察测绘院(土勘院)在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工作中,不断扩大测绘成果应用范围,丰富测绘产品,繁荣地方文化,...

  • 文化地图诞生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通讯员蔡晓军近日, ,中国测绘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日前发布消息,由咸宁市勘察测绘院(土勘院)编绘的...

  • 古驿新村 五彩石门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忠志通讯员徐世聪11月24日上午,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首届乡村旅游节暨抖音大赛在该村盛大开幕。石门村...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