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随爱人回乡探亲。每次回乡,爱人总是挑那件结婚时的西服穿上,一边穿,还一边说:“西服就得得体。回家时,我要把最精神的一面展现给家人!”我嘴上笑他傻,心里却是认同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回家探亲其实不止是探亲,同时也是让家人看到我们在外一切都好,请他们放心。我明白他的初衷。
快到家时,我考虑到公婆年事已高,提出在餐馆吃饭,而公婆坚持要自己在家做,说:“外面哪有家里好,家里什么都有,做出来很快的。”公婆坚持,我也就没多说。每次都是如此,这次也没例外。
茶余饭后,公公和爱人聊工作的事情,婆婆跟我在边上聊着家常。聊着聊着,婆婆起身走到爱人身后,在领口拨弄了一下,随即就进卧室去了。我跟爱人都觉得诧异,正准备起身去公婆房间看看,却见婆婆拿着针线盒出来,对爱人笑道:“领口开线啦,脱下来我收拾一下。”顿时,我有些尴尬脸红,觉得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正当惭愧之时,婆婆仿佛看出我的心思,微笑对我说:“没事丫头,别多想,你们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平时工作又忙,肯定没有发现。再说了,你缝缝其它小物件可以,但是这个西服领子估计你缝是会缝,但缝不美观的。”说着就示意爱人把外套脱掉。可能是心疼母亲年长眼睛不便,爱人不耐烦地说:“算了,不缝了,开线就开线嘛,又看不出来。”婆婆故作生气地说:“算什么算,做人如穿衣,当整整洁洁,平平整整。”爱人顿时语塞,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爱人一直是非常顺从父母的,于是脱下衣服递给了母亲。
婆婆接过衣服正带着老花镜,我开着玩笑说:“妈,把你手艺活传授一下吧。”“你想学?”婆婆压低老花镜,笑着说道,“那我就倾囊相授,你们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的衣物就丢,买新东西,换新东西,这样不好;再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虽然这话有点过时,但是理在。我也知道重要场合肯定不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你说是吧?——来!”
穿针引线,带上顶针,婆婆就坐边上指导着我。因为爱人衣服是婚礼定制的,所以针脚很是讲究,这点貌似也难不倒婆婆。婆婆信手拈来,指导着我如何入针、行针、压针、锁边等缝纫技巧,确实对只知道平针缝纫的我受益匪浅。中途婆婆也给我讲述着年轻时候从事缝纫行当的琐事。没多久,在婆婆的指导下,领口算是缝合的比较美观,我自己非常满意。
看着亲手缝制的领口,满足感倍增。随后,婆婆的一番话让我很是感动,她说:“你看,你们婚礼的衣服在哪都可以修补,但是你自己亲手缝补过的,亲身劳动得来的收获,感觉是不是不一样?你看我跟你爸爸好多以前的旧物,正是因为我自己缝补的才留存到现在,都舍不得丢掉——这都是记忆啊,不管它,丢了,这记忆就都没了。”我听着婆婆这富有人生哲理的话语,一时陷入了沉思。
晚上,我把婆婆的话说给爱人听,爱人说他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层,确实母亲想得周细,考虑得如此暖心。我由衷地对爱人说:非常感谢今天的这一份劳动!它让我知道面对生活百态要心存宝贵,让我体会到在付出劳动时对家人的默默关爱和照顾。
缝补西服,“缝”出生活经验,“补”上做人道理,真心感谢婆婆!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