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档案
从1969年南岭道班初建时起,该站连续30多年被市交通局、市总段、通城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文明道班”、“学雷锋先进集体”、“交通新风奖”、“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等80多种光荣称号。
1995年被湖北省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小家”,199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小家”。
1999年至2005年被团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单位”。
站长何利旺先后被评为市县交通公路系统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团员”、“青年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
弯弯山道洒满护路人的情感与汗水
山泉解渴洗疲惫
永不停息的脚步
晚归
车通路畅是护路人最大的满足
跨省护路
相互关爱让青春无悔
从通城县麦市镇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南楼岭盘山公路颠簸前行,一路上小陡坡不断,有时还会来一个180度的急转弯,感觉整颗心都随着车子在左右摆动。约行20来分钟,在一个山坳的小块平地上,我们走进了麦市公路管理站。
通城县麦市公路管理站,原称南岭道班,位于鄂赣交界处海拔近千米的南楼岭上。自1969年建站以来,办公楼几经变迁,但不变的是道班工人艰苦创业,勤俭办事,争先创优的光荣传统。在公路管理站办公楼的小会议室,墙上挂满的奖牌向我们讲述着道班人39年来的光辉历程。
管理站由过去20多人变成现在4人留守,在站长何利旺的带领下,负责10多公里盘山砂石路的养护工作。公路养护要承受冬天寒风吹,夏天太阳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艰苦环境。条件虽然艰苦,但何利旺和工友们已经习惯了,扎根在南楼岭上一年又一年。每天天刚亮,他和妻子及两名工友把养路工具放上车,开始沿路查看道路情况。
谈到妻子丁彩霞,何利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连连称赞她贤惠。丁彩霞不但在生活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在养路工作上也很支持他。管理站离镇上远,买菜很不方便,丁彩霞在办公楼后面的空地上开辟了一个菜园子,这样工友们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新鲜蔬菜。扫帚坏了,何利旺和妻子在山上找来材料自己扎新的。何利旺告诉我们,管理站大部分的养路工具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做的,使用起来很顺手。
由于该路段交通流量大,车辆超载超限严重,雨水又多,导致路损伤严重,何利旺和工友们常常顶风沐雨,甚至主动放弃休息日,将路上坑槽及时修复,保证道路的畅通。
有一次,为了疏通边沟的一处涵洞,何利旺和工友们跳进臭气熏天的涵洞,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涵洞通水了,但他们个个头发、眉毛上沾满污泥,浑身散发着臭味。在一旁看他们工作的群众竖起了大拇指,亲切地夸耀着这些不怕吃苦的护路人。
“在管理站,能见到一个陌生人都很难。工作上的艰苦可以克服,但最难克服的还是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何利旺这样给我们描述着管理站工友们的生活状态。“虽然现在管理站配备了电视和其他娱乐器材,但这远远不够,工友们需要的是人气,特别是节假日,他们无不思念牵挂家人。”说到这里,何利旺抬头望着远处的深山。
夜幕下的南楼岭显得分外宁静,远处偶尔会闪过一丝车灯光和喇叭声。3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道班人”在这个大山深处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谁说平凡的岗位上不能干出成绩,为了一份责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把每件小事做好,南岭道班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平凡的伟大。
(记者 张大乐 夏正峰 特约记者 吴斐 通讯员 吴忠祥 摄影报道)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麦市人的豆腐经
下一篇:
夏日嘉鱼三湖连江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