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针灸治疗仪代替手工撵针
悉心教导徒弟
借助仪器检测病情,让针灸疗效更加好
找准穴位,精准下针
银针严格消毒
拔火罐辅助治疗
针灸疗法,患者风湿明显好转
23日早上7点,咸安区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医疗室内,梁世维和他的两个徒弟,像往常一样,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等待患者就诊。
针灸室不大,只有50多平米。环顾四周,十多幅锦旗悬挂在墙壁上,仿佛诉说着一个个救死扶伤的故事;锦旗下面,7张病床错落有致的摆放,温暖又贴心,狭小的空间顿感紧凑;医药单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记录着患者的治疗情况。
源于对中医针灸的热爱和执着,已过不惑之年的梁世维大学时候就学的针灸专业,毕业后,他走上了医生的岗位,开始了自己的针灸生涯。“我喜欢这个行业,每当看到我的病人,从走进医疗室时的眉头紧锁、痛苦呻吟,变成走出医疗室时的眉头舒展、有说有笑,便由衷地高兴。”
十多年来,梁世维几乎没有休过假日,一年有300多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聆听患者心声的同时,为他们提供质优价廉的针灸医疗服务。“曾经,我陪妻子到医院做手术,就快上手术台的时候,一个病人打电话过来,说让我过去帮助治疗,当时我内心非常矛盾,最后我还是选择回到诊室,虽然担心妻子,但我更放不下那些需要我的病人。”
半小时后,前来就诊的市民逐渐多了起来。63岁的三环方向机厂原保管员葛龙员已经是这里的“常客”了。多年来,她一直被腰椎盘突出所困扰,病情发作的时候,甚至疼得都动不了身。“前不久,我的腰椎盘突出又犯了,多亏了梁医生,要不是他主动上门,帮我治疗,估计现在我还躺在床上不能动呢。”谈到梁世维,葛龙员赞不绝口。因为对待病人热心,加之医术精湛,梁世维在周边一带颇有名气,在葛龙员的记忆中,就有很多住的离这很远的人,慕名前来,找他看病。
慕名而来的,不只是看病的市民,还有拜师学艺的年轻人。
85年出生的陈汉斌去年3月才到这里上班,虽然只相处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梁世维的悉心教导给这位“80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天上班时候,面对真实的患者,陈汉斌很紧张,既找不准穴位,针也扎不进去。这一切都被细心的梁世维看在眼里。“师父走过来,手把手教我如何刺透表皮,达到相应的穴位,并告诉我如何克服这种紧张心理。”
敦敦教诲,铭记于心。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有梁世维的关心和指点,又有自己的勤奋好学,陈汉斌迅速成长。现如今,他不仅是一位得力助手,更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针除百病,情驻千家”,其中的一幅锦旗这样写道。在病人眼中,梁世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徒弟眼中,他和蔼可亲,言传身教,孜孜不倦。
“将针灸发扬光大,让它造福更多的人。”临别之前,梁世维言简意赅的一句话,传递了一股信念,包含了一腔热血。正因为这股信念,梁世维坚守针灸行业,十年如一日;也正因为满腔热血,梁世维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救死扶伤,矢志不移。
记者手记:
行医路上的“双重角色”
作为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针灸技术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宝贵的遗产,有着祖国传统医学独特的魅力。
这种魅力,吸引并支撑着梁世维。
因为热爱,他执着针灸行业18载,并甘愿为之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因为执着,他不顾即将走上手术台的妻子,义无反顾回到工作岗位上,为患者排忧解难。
在坚守医生岗位的道路上,梁世维扮演了双重角色: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一个技艺传承的严谨导师。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组图:严洲洲村百年传承龙舟情
下一篇:
组图:为空巢老人点亮一盏灯
有一群人,顶风沙、抗酷暑;有一群人,舍假日,战一线;有一群人,舍小家,顾大家。看着巨龙般的高速公路贯通山川河流时,他...
波光潋滟的富水湖,通山人的最爱,也是通山人的自豪。
划龙舟,这一传统节目,让人们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里有了一份期待。咸安区马桥镇严洲村至今仍保留着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而每年...
嘉鱼县至高铁岭镇的公路上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每天清晨,在薄薄的晨雾中,5名身着橘黄色衣服的保洁员,像一个个音符在飞扬的尘...
受气候影响,山上的桃花、梨花比山下迟开三五天。目前,赤壁市余家桥乡绿态果业桃园里,8000多亩的连片桃花、梨花盛开,蔚为...
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农科院试验农场里,一座“鸟巢”型的大棚显得格外显眼。 “鸟巢”的主人名叫李辉,一个在外打工回咸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