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龙出祠堂
给龙头“上红”
祈福
临水龙抬头
取下龙头龙尾
入户送吉祥
龙舟竞渡
下水试桨
划龙舟,这一传统节目,让人们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里有了一份期待。咸安区马桥镇严洲村至今仍保留着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而每年五月初一的“龙下水”仪式,虽历经变迁,礼节与程序有所简化,但风俗的精粹依然在村里传承。简单的仪式,寄予了村民们的传统情怀,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梦想。
5月29日,农历五月初一。
这一天,对于严洲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一年一度的“龙下水”祭祀仪式在5个村组同时举行。
早上6点半,严洲村7组的沈家祠堂前围满了村民。一场“请龙”仪式正在进行。
正对着祠堂大门,一条近20米长的龙舟赫然映入眼帘。离龙头两三米远的地方,依次摆放着两个方桌。其中的一个桌子上,用来祭祀用的贡品整齐地码放着,桌子中间,一盆香炉正冒着紫烟。
“保佑村里的男女老少健健康康,顺风顺水……”鞭炮声刚落, 80多岁的村民李腊元正在在铺有红绸的桌子祈福。祈福后,红绸就被挂在龙舟的船身上。
“划龙舟都是老一辈的人传下来的,有多少年的历史连村里的老人都记不清了。每年村里搞下水祭祀仪式都是年长的村民来主持的。”一旁村主任沈五松说道。在村民的记忆中,每年的端午节,村里是十分热闹的,就连在外打工的人也一定会回来,参加龙舟赛。
这一仪式在村里已经沿袭很久,主要体现赛龙舟的村民对龙舟的尊重。龙舟便由一条木船演变为有灵气的“龙”了。
祭祀仪式结束后,龙舟手沈道伟将其中的两条大红绸系在龙头和龙尾。当地人称之为“上红”,寓意好彩头,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健康幸福。
“噼噼啪啪”,鞭炮声响起。20多个年轻力壮的村民齐喊“一、二、三,起!”几百斤重的龙舟应声被抬起来。龙舟将要在距离祠堂百余米外的淦河上游正式下水。
大约七八分钟后,沈五松和村民们一口气将龙舟抬到了河边。
“小心,慢点慢点。”河边,村民们一起使劲,将龙舟慢慢推下水。
“好喽,上船吧。”沈五松指挥着几个浆手上船试划一圈。几个浆手跃上船身,一起朝着上游划去。
简短的下水试浆后,龙舟靠岸,沈道伟和老袁将龙头龙尾小心取下,扛在肩头。在鞭炮和锣鼓声中,走街串户送吉祥。所到之处,村民往往会设香案,放鞭炮,并给一定的实物或现金作为答谢。
大约半个小时,送祝福结束。龙头、龙尾被重新放回龙舟,与龙身合为一体。端午节当天,龙舟将正式出征比赛。
届时,严洲村锣鼓喧天,龙舟并进。
记者手记
民俗文化需要代代相传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时尚,“洋节”当道。
端午节是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在这个充满浓浓民俗味的节日里,老人们倍感亲切熟悉的民俗内涵,在年轻一代人眼里却是如此地陌生,渐渐被淡忘。端午,这一传统文化的重拾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上一代人需要用嘴巴、用文字告诉下一代人,共同完成文化的传承。
可喜的是,在鄂南大地上,严洲村的村民做到了,将端午这一传统民俗延续至今,不管男女老少,对龙舟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愫,也让我们看到了濒临失落的端午文化正在这里生根、发芽!(记者 张大乐 夏正锋 通讯员 胡保国 栏目主持人 张大乐)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组图:老谭的种粮梦
下一篇:
梁世维 行医路上“针”精彩
有一群人,顶风沙、抗酷暑;有一群人,舍假日,战一线;有一群人,舍小家,顾大家。看着巨龙般的高速公路贯通山川河流时,他...
波光潋滟的富水湖,通山人的最爱,也是通山人的自豪。
嘉鱼县至高铁岭镇的公路上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每天清晨,在薄薄的晨雾中,5名身着橘黄色衣服的保洁员,像一个个音符在飞扬的尘...
受气候影响,山上的桃花、梨花比山下迟开三五天。目前,赤壁市余家桥乡绿态果业桃园里,8000多亩的连片桃花、梨花盛开,蔚为...
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农科院试验农场里,一座“鸟巢”型的大棚显得格外显眼。 “鸟巢”的主人名叫李辉,一个在外打工回咸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