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文化墙”前
文化中心户
图书室里学习
文化广场展风采
走村串户演出忙
好人上了墙
行为标准示范村
阅读提示
我市以“一五一十”工程为载体,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统计显示,自“一五一十”工程实施以来,我市累计新建村组文化广场1200余个,新增面积30多万平方米,村组文化广场总数达到2800余个,总面积96万多平方米;新建村级文化墙(橱窗)2534处;新增志愿服务队1494支,新增志愿者6.6万余人,示范村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农村总人口的15%;全市909个行政村接受“结对子、种文化”的培训对象超过5000人次,培养农村文化人才1200余人,“十星级文明户”超2万户。
新闻现场
“单独可以生二孩了、胎儿鉴别是不允许的……”
2日,崇阳县青山镇南林村妇代会主任黄叶带领村里一群育龄妇女观看计生宣传文化墙。大家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计生优惠政策。
“以前大家对计生优惠政策、法律法规不太了解,看了这计生文化墙后便一目了然。” 村民刘大姐说道。
黄叶感慨,计生文化墙借助“一五一十”工程建成,不仅宣传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也成为计生办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林村48岁的刘英蓉是村里舞蹈队队长,村文化广场常看到她的身影。在她的引导下,在家70%的妇女都能跳5种以上的广场舞。
61岁的罗天云,过去长期手脚疼痛,行动不便,自加入村里的舞蹈队后,困扰她多年的老毛病明显好转,现在她已成舞蹈队里的骨干了。
咸安区马桥镇严洲村,更是一片新气象:
村里12名村民被授予“严洲好人”,文化墙展出他们事迹,“新24 孝”行动标准成为年轻人敬老爱老的行为规范……
“这老袁心肠好哇,村里好多困难老人都受到过他的帮助,有他在觉得很温暖。”70岁的何顺清指着橱窗里“严洲好人榜”上的袁义福赞不绝口。
地处幕阜山区的通山县南林桥镇石垅村“一五一十”工程也别具特色。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寒来暑往磨一副铁肩……”
下午4点半,太阳西斜,石垅村文化广场上,60多岁村文化站站长蔡继明正和村民孙振山练习他刚创作出来的山歌《山村人情怀》。两人的歌声引来不少村民驻足欣赏。
“现在村里参加文化活动的村民多了,赌博打牌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曲唱完,蔡继明跟我们侃起了今年以来村里的新变化,一些好的政策用表演的形式让村民了解,村民们更容易接受。
“很多新的政策解读我们都能第一时间从这里了解。”村民张绪水说道。
夕阳西下,广场上人慢慢多了起来。音乐响起,村民们和着欢快的节奏跳起了广场舞。
新闻链接
“一五一十”工程,即抓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在村(社区)一级建设一个中心文化广场、一批文化中心户、一组文化墙、一个文体活动队、一个志愿者队伍,紧扣“中国梦·我的梦”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
记者手记
筑起百姓精神家园
村容整洁了,文化活动丰富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
变化的背后得益于“一五一十”这项惠民工程的推动。
去年10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济民在金龙村蹲点调研时了解到,农村“脏乱差”、赌博、邻里扯皮闹事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村级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有问题,就要对症下药。经过反复调研讨论,市里开出药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一五一十”工程。全市900多个行政村(社区)因地制宜,制订了工程实施时间表,一场轰轰烈烈的“基层精神文明大行动”挖开了大幕。
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活动有了阵地;文艺队组织起来了,找乐有了去处;文化墙树起来了,学习有了园地;文化中心户选出来了,文化传承有了带头人;志愿服务队组建起来了,学雷锋有了组织……
一个个“文化平台”搭建,俨然筑起了百姓的精神家园。(记者 张大乐 陈红菊 夏正锋 通讯员 施锐 胡剑芳 蔡亚君 李江湖)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组图:龚益来:至今未了民俗缘
下一篇:
组图:一户农家的“边贸”生活